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1879年10月21日在实验室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可供实用的白炽灯。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制成碳化纤维(即碳丝)白炽灯以来,经人们对灯丝材料、灯丝结构、充填气体的不断改进,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也相应提高。
白炽灯技术原理:
白炽灯是一种热辐射光源,能量的转换效率很低,只有2%-4%的电能转换为眼睛能够感受到的光。但白炽灯具有显色性好、光谱连续、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仍被广泛应用。一只点亮的白炽灯的灯丝温度高达3000℃。正是由于炽热的灯丝产生了光辐射,才使电灯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因为在高温下一些钨原子会蒸发成气体,并在灯泡的玻璃表面上沉积,使灯泡变黑,所以白炽灯都被造成大腹便便的外型,这是为了使沉积下来的钨原子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弥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