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利率市场化开启货币基金“黄金时代”

发布者:陈同远
导读

  从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到国债期货交易重启和贷款基础利率发布,再到日前同业存单业务的开闸,近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将迎来罕见的发展良机,货币基金更有望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利率市场化,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放松乃至接触政府对利率的严格管制,从而引导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美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初期,货币基金利用存款利率和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距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发挥合理调配资金的功能倒逼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一度在共同基金资产总规模中占据近八成的比例。如今,相似的历史机遇又开始垂青中国的货币基金市场。今年三季度末,货币型基金总规模已达4802.6亿元,占全部开放式基金规模的比例为17.86%。晨星报告称,自2010年一季度至今年三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超过3倍,15个季度中有9季度呈现净申购状态,基金数量也从2010年11月26日的69只发展到3年后的145只。

  货币基金会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投资市场的“宠儿”,主要得益于“金融脱媒”效应,即在市场利率更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资金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在眼下的投资市场,这一现象已经渐渐凸显。以中银货币基金为例,截至2013年12月12日,其A、B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446%和5.683%,均高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持有中行卡的个人投资者还可通过网上直销平台实现赎回资金实时到账,便捷程度可媲美活期存款。正是因为货币基金在收益率和流动性上的双重优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取出银行存款,去投资货币基金,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利率市场化带给货币基金的不仅仅是巨大的资金流,也将拓展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其获取更高回报率创造机会。例如近期开闸的同业存单,因其发行利率市场化和可在二级市场转让的两大优势,或将取代一年内银行存款成为更受货币基金青睐的投资对象。

  在权益类基金频频遇冷的当下,货币基金规模迅速膨胀,诞生了一批百亿甚至千亿级规模的产品,奏响了“黄金时代”的序曲。但投资专家也提出,货币基金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否则一旦面临巨赎,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基金公司应严格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优化持有人结构,提高个人投资者占比,以更好地分享利率市场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