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农经》:中种并购发力 种业变局加速

发布者:金熙
导读《农经》:中种并购发力 种业变局加速
 

  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种子只字未提不同,今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着墨甚浓。“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的表述份量很重。而《农经》记者走访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下称“中种公司”)后获悉,这样的表述,决不是信手拈来。它体现着主管部门对中国种业发展思路,也指示着中国种业在《种子法》颁布10周年之际,涉及500亿元市场价值的种业将有一场大变局。

  先于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农业部已明确表示2010年为种子执法年,剑指“假冒伪劣”种子生产企业,意在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让规范的企业获得做强做大机会。

  “中种公司将通过并购、建立中国种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建立产业联盟等战略,将自身打造成国家级的种业航母,加强国家对于种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该公司副总经理田冰川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世界500强公司中化集团成员企业,中种公司是目前中央企业中唯一以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田冰川认为,打造国家级种子企业,中种公司责无旁贷。《农经》记者也辗转从其他资深人士处获悉,国务院领导认为以国有种子企业来配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种子安全战略的实施很有必要,希望把其打造成国家级的种子公司,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在做大做强中国种业的过程中形成带动作用。

  “一号文件出来之后,感觉到中央确实对种子企业的重视。这次把种业的发展提高到如此高的要求。并且将此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上来了。国家也充分认识到种子产业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把种子产业附于了粮食安全、种子安全的重要意义。这些都让种业界感到欢欣鼓舞。”田冰川如此对《农经》记者说。

  并购川种,只是开始

  2月3日,《农经》记者从中种公司独家获悉,为增强自身实力,中种公司已于今年初完成对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种公司”)的收购。为2010年最早一个种业并购。

  该公司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属,是省农业高科技项目“生物育种-超级稻”的主要牵头单位,该公司于2004年7月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

  川种公司所产的超级稻种子被四川省科技厅列为“四川省生物农业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收购完成后,中种公司对于长江上游稻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提高了对该地区水稻种子的控制力和带动力。

  田冰川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川种公司,是中种公司进入中化集团之后,按照市场化方式完成的第一项收购。以后将以此为平台,与四川省农科院及其水稻高粱研究所还将深入地进行战略性合作。”

  “现在我们手里还有些并购工作在做。”田冰川向《农经》记者透露。

  据了解,中种公司兼并重组的对象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研发基础的种子企业,最好能在区域具有领先地位。“公司本身要治理的好,纯粹。”中种公司战略投资部经理王晓明说,“至于对于并购对象现在的财务状况,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指标,从长远看,要能支持中种公司对于产业的控制力度。”

  元月5日,隆平高科公告称,与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书》:以现金3600万元认购北京屯玉(山西屯玉的控股子公司)6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短短一个月,中国种业就出现两起并购事件。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2010年,对于中国种业不单是“执法年”,同时,更有可能成为并购年。

  根据国外的经验,种子产业走上集中之路是必须,政府和企业都需要种业能够提高集中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种业的并购整合时代已经来临。”王晓明说。

  就并购本身而言,种子产业自身的特点是轻资产型。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和品种,种子企业一般很少重型设备和资产。这个特点导致种子企业并购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更加容易操作。但是风险也高。

  国内的机制和历史决定了中国种子企业数量多,登记注册的有8000多家。做得好的企业,很多一部分不愿意当“凤尾”;而做得不好的企业,又有严格的缺陷,不适宜并购。这是种企并购的难处。

  田冰川介绍,中种公司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中化集团的整体优势,委托国际投行,启动对在技术、品种和种质资源上有优势的国际种子企业的并购投资计划。主要目标区域是种子研发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包括欧美、亚太地区等。通过这些,中种公司意在推进中国种业在全球资源的获取和组织能力。

  战略途径“12345”

  中种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途径是“12345”,即通过内部管理战略与外部发展战略的双轮驱动,打造一种市场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产业链完整、品种与技术突出、营销服务领先的国家级农作物种子生产商;坚持产业地位与经营能力两项追求,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与粮食安全;建设自主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服务三大平台,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和综合性竞争优势;通过协作、整合、创新、管理等四种途径,做强做大玉米、水稻、小麦、棉花、蔬油等五大业务。中种公司希望是与国内产、学、研、用各方面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国家种业安全。

  按田冰川的说法,这种战略是针对中国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所开的药方。

  中国种业存在着两个关键弱势,一是“产学研”分割,导致产业链各环节集成度弱。种业发展长期实行国有科研单位育种、政府将科研经费直接投入科研院所的模式,企业缺乏育种支持。这在“统一供种、指定经营”的计划经济时期,推动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但是在市场化阶段则因种子产业链的割裂而导致产业竞争力低下,束缚我国种业做大做强。

  二是经营主体“散弱小”,导致产业集中度低。计划经济时期下全国统一的供种体系被打破以后,种子行业很快进入主体高度多元、民营、分散的时期,原有的地方各级国有种子公司纷纷私有化、就地转身,中种公司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以农作物种植业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各类资本不断涌入,种子公司大量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已超过8700家,且大部分注册资金规模偏小;从事种子零售经营的企业和其他终端经营者则快速增长到约十八万家,市场集中度很低。我国最大种子企业的种子销售收入占总体市值比例不到3%。

  中种公司希望通过改变种业困局,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成为“中国第一、国际一流”的种业“航母”。再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到2015年进入全球种业前10强,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以上。

  建构五大种子产业基地带

  另悉,中种公司在云南2010年开春要建一个国内一流的玉米种子加工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工程的招标工作。

  这个项目是为了夯实中种公司在西南地区玉米种子的领先地位。其实中种公司面向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种子市场工作一直在做。

  田冰川介绍,不光是西南,像西北地区酒泉(1986年始)、张掖(1996年始)两地种子市场都是中种公司最早带动起来的。玉米、油料和蔬菜种子是中种公司在西北的产业基地带主要品类。而这里正是中种所定义的第一大产业带。

  上述云南玉米种子加工中心,是在中种公司第二大产业基地带(立足西南、长江上游地区)。杂交籼稻,主要在四川,是我国主要杂交水稻区,另外是在云南地区。

  该中心集生产、制种、加工、储运为一体,在中种公司的规划中,要将些建为国内一流的玉米种子中心。云南此项目,两期投资计1。9亿元左右。年产能预计达到2万吨规模。

  另外三个育种产业带,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湖南、江西、福建,主要也是以水稻为主。第四个产业基地带,是华北黄淮海地区。以小麦品种为主。第五,是华南区域,主要是水稻,还有海南的南繁(水稻、玉米)。

  建立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

  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未来20年平均每年运转经费接近2.26亿元。这是田冰川给《农经》记者描述的大力投入建设中国种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资金量。这些将用于建立中国种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此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农作物生物技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种子产业科技发展方向。成为种业科技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创新基地。

  目前为止,这是我们国家的种子企业在种子研发方面最宏大的投入蓝图。与此规划相比,现在大多数单个国内种子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年实际投入大多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像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等大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多。

  中央一号文件对也强调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据介绍,中种公司最新的三年规划已明确将此写入。此举意在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对主要农作物形成国家级种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如此巨大投资的资金来源,田冰川介绍,中种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由并入中化集团以前的1。2亿增加到目前的2。24亿。以后还有增资计划。作为中化集团成员企业,中化对中种公司的发展给与了很大的资金投入。

  种子研发,投入大,见效时间长,风险大。实际上,我国种子公司的研发能力一直是软肋。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孙东升总结种业现状为:“中国种业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种,研发能力不强。”并认为这个问题其实在《种子法》颁布之后,没有多少改变。

  也正因如此,中国种子公司近些年在与外资公司或参股公司的竞争中落败很多。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曾在去年国际种业论坛上指出,育种是种业企业的生命,品种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种业企业大大小小8000多家,多以产、销为主,育种的材料、人力资源不足,无力投入或者根本就没有育种投入。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就100多家。

  我国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科研经费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种业一般为8%-12%。

  田冰川认为,国有种子企业要担负起集中资源来做研发的责任,在打造国家级种业航母一事上就该理直气壮。他给出的数据是,目前每年投入5000万做研发的国内公司没有一家。这与以美国孟山都为代表的种子企业每年以其销售额的10%(2008年计9.8亿美元)来投入研发形成巨大差距。

  “如果我国种业企业不奋力追赶,我们只会落后更多。我们要集中力量打造和培育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级种业航空母舰,同时也欢迎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种子企业合理分工、协作共赢,从而形成一批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的大中型种子企业,共创中国种业的辉煌”。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的定位是农作物生物技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种子产业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种业科技运用研究和产业化最高水平、创业创新基地。整个中心要设北京、武汉和三亚三个分中心。三个分中主心的立足点不一样,北京主要针对北方,集中于玉米、小麦两个作物。武汉中心主攻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三亚主要是做南繁中心。

  推动建立战略联盟

  中种公司打造业内“航母”的另一战略是以国家级种子公司的身份,组织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种子企业、研究机构组成战略联盟。

  田冰川告诉《农经》记者,中种公司响科技部的号召,正在组建惟一一个国家级的种业战略联盟。

  2009年9月份,中种公司启动中国种子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初始成员是53家。研究机构包括中国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北京农科院、吉林农科院、江苏农科院等;高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企业包括丰乐种业、奥瑞金种业等等。主要目的是想把产学研真正地合在一起。以战略联盟为一个载体,实现大家深层次的合作。

  据介绍,中种公司组建的战略联盟分为七个专业组。分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生物技术等等。这七个专业组,现在已经有了章程。参盟的机构都盖了章。

  “签了约的联盟相关文件已经报到科技部了,今年很快就会有批复下来。”田冰川说。

  田冰川向《农经》记者大致述说了未来战略联盟的构想。“第一,是大家确定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中国种业产业的升级,要提高种业的集中度,要使种业升级。第二,在共同目标之下,分成七个专业组,在每个专业组下面,分别设定不同的项目。立争把把基础性的研发、应用型的研发和产业转化相结合的一个纽带。”(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