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镇银行的概况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于一级法人机构。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三农”金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银监会鼓励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在于促进整个农村金融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村镇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3日,随着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起的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银监会2009年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中要求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到2013年10月村镇银行的数量才达到1000家,发展较缓慢。
图表1:2007-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因此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
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是将目光转至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初衷。
二、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分析
中国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表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331亿元,同比多增106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0.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981亿元,同比多增50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552亿元,同比少增149亿元。
图表3:2012-2014年“三农”贷款余额变化(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看上去很完备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在实践中呈现出单一、垄断和低效的特点,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快,但作用仍然有限,村镇银行发放的农户贷款在我国农户经营性贷款中占比不到1%;②政策性银行贷款基本上不涉及农村的一般资金需求和农户的信贷需求,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贷款主要用于粮棉油收购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龙头企业与加工企业贷款等;③中国邮政储蓄长期只能提供存款业务而不能提供贷款业务,由于只存不贷,单纯依靠存款上缴中央银行获得利息收入,所以邮政储蓄吸纳的存款全部流出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金“漏斗”;④农信社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三农”金融需求供给不足,影响农村金融发展,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网点布局。
另外,没有足够的存款来源,短期也无法实现较大收益,村镇银行无法满足庞大的贷款需求,其本身持续经营也难以维系。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目前农村金融正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一:农户借贷的发生率和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调查发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户消费支出的增长,农户对借贷规模有了更大的需求,68.9%的受访农户所期望的借款规模在5000元以上,有万元以上借款需求的农户占到31.1%。
趋势二:农村金融需求不足驱动因素发生变化
我国农村由于生产性投资意愿不足以及正规信贷抑制导致的人为因素等,出现了金融需求不足的情况。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引致金融需求不足的因素正在发生一些变化: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不断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金融需求扩大;②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③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④农村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金融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村镇银行报告分析认为这两种趋势反映农村金融规模扩大速度将会加快,对于处于农村金融供应体系中一员的村镇银行来说,可从中分一杯羹。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逐步健全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保险公司为村镇银行信贷保驾护航等因素,村镇银行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