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专访301医院病文科宋志刚: AI 可以为病理学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发布者:陈夕华
导读我们先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夜里11点,医院的病文科内还灯火透明,桌面上还有几例待阅的切片,第二天患者就要取最终诊断报告。刚刚阅过的切片似乎也没有十足的掌握,不晓得和谁讨论。任务了十几个小时之后,疲惫的医生往往会有这些内心独白:我在基层,只要我一个病理医生,遇到成绩我向谁讨教?科里没有资深的病文科医生、甚至主任也不懂怎样办?天天近程会诊不理想,资金、设备从哪儿来?出去进修没条件,诊断程度如何进步?其实

我们先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夜里11点,医院的病文科内还灯火透明,桌面上还有几例待阅的切片,第二天患者就要取最终诊断报告。刚刚阅过的切片似乎也没有十足的掌握,不晓得和谁讨论。

任务了十几个小时之后,疲惫的医生往往会有这些内心独白:

我在基层,只要我一个病理医生,遇到成绩我向谁讨教?科里没有资深的病文科医生、甚至主任也不懂怎样办?天天近程会诊不理想,资金、设备从哪儿来?出去进修没条件,诊断程度如何进步?

其实,这样的场景不止是在基层,就连具有优质资源的三甲医院里也时常会呈现。所幸的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时使用,让人们看到了技术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宏大想象空间。

病理学可以和AI擦出怎样的火花?2017年2月,Andre Esteva等应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办法剖析了13万张皮肤癌图片,最终能到达皮肤病专家的程度。同年3月,谷歌也开收回了一款能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经过学习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病理切片,分辨出单个小区域内被标注为“肿瘤”的像素,从而将整个小区域标注为“肿瘤区”。

作为这场“人与智能”竞赛中的当事人,病文科专家又是如何对待AI在病文科中的前景和将来?近日,雷锋网有幸与中国束缚军总医院(以下简称为301医院)病文科副主任宋志刚停止了一次深化对话。

好的病理医生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晓得,病理诊断是医学诊断的“金规范”,是医生对病人停止正确医治的基石,病理医生更素有“医生的医生”之称。病理医生直接面对的其实不是患者,而是临床医生。病理报告中会提供病人罹患的疾病的详细类型、肿瘤的分级、分期等各种信息,然后临床医生会依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医治和用药的方案。

“千金易得、病理医生难求”,与病文科的重要位置构成鲜明比照的是病理医生资源的匮乏。据雷锋网 (大众号:雷锋网) 理解,全国职业病理医生约9000人,依照国度规则,缺口达4-9万人。另外,不同级别医院诊断精确率差异较大,较低级别的医院能够缺乏40%。病理诊断含金量缺乏,招致肿瘤医治过度或缺乏。

在采访中,301医院的宋主任表示,病理诊断医生紧缺有其特殊的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病理诊断依托显微镜下的细胞形状,细胞不同的形状及不同的组合及陈列能够代表不同的疾病。而同一种疾病又有不同的形状,病理医生需求掌握罕见的上千种疾病的罕见形状。因而病理医师的诊断依赖于经历,培育病理医生的周期十分长,从一个初级诊断医生到一个经历丰厚的高年资诊断医生大约需求10年工夫。此外,病理任务风险高、责任大, 专业吸引力绝对较低,且由于从业后任务强度太高,很多学病理的医生都没能坚持到最初。

301医院属于国际著名的医院,一年到头都会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患者。那么,在这样顶级医院的病文科里,医生的任务形态是什么样?

宋主任向雷锋网引见,2017年,301医院病文科活检病例接近9万例,这9万例报告每例都至多经过2名医生的从大体标本取材、一线医生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阅片及二线医生阅片到报告签发的进程。有些疑问病例还要经过三级医师阅片,甚至全科医生个人讨论。因而各级医生加班阅片已是常态,至多1/3的病例是在加班工夫完成的。

病理AI为什么停顿慢?

思索到全体医疗环境对医生资源的渴求,尝试应用新技术来满足医生需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虽然如今人工智能在医疗范畴的使用如火如荼,但是就病理这门学科而言,涉足者甚少。与创业公司在影像科室里的繁华局面相比,市面上可以应用AI技术在病理学方面做出称心效果的公司屈指可数。病文科能否有其共同的行业壁垒,让创业者望而生畏?

在宋主任看来,病理AI的停顿慢次要是难度大,无论是从计算机角度还是病理学角度—— 数据量大、诊断规范多。

从计算机角度来看 ,病理学的切片每张可到达G字节以上的数据量。我们来粗略地算一笔账:301医院去年发生近9万例诊断量,均匀每例可以发生5张切片,即便全部应用200倍全视野扫描,所得的图像大小也有500M左右,这样的数据量自身就曾经十分庞大,由此就会带来数据存储的成绩。“我们一年需求好几个机柜的硬盘才干满足日常的存储需求,这让很多硬件商看到之后都望而生畏,更别谈一些小的创业公司了。”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 ,全身疾病的品种多达五千余种,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诊断规范,每个规范又有很多对应的特征。宋主任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如:假如影像科医生和病理学医生同时来诊断一颗“烂苹果”,影像科医生应用各种影像设备看到苹果上坏了个洞,能够是生虫子了,至此就可以下结论。但是关于病文科而言,要做到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不只要晓得这是一颗坏苹果,还要判别这颗苹果生的是什么虫子,虫子是什么类型,要提供详细的信息为后续“杀虫“办法的选择提供根据。“病理学更多的是一门经历学科,很多参数都在我们心里。如何把这种难以量化的经历教授给机器,也是科技公司要攻克的难关。”

我为AI设定的两个“小目的”

目前的经历通知我:在一个定义十分明白的成绩上,经过向病理学家不时学习,机器学习可以交付足够好的表现。“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不知疲倦,诊断规范愈加客观,相比于培育医生的本钱较低(一个成熟的AI诊断模型,全球通用),具有大数据剖析才能(远超出团体经历的总结),为疾病的诊断、医治及预后判别等方面提供更多根据。”

为此,他与AI技术队伍以肠腺瘤诊断的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停止了跨界尝试。他为人工智能设定了两个“小目的”: 细胞学初筛、定量剖析。

以细胞学初筛为例,病理切片图像可以分为组织学图像和细胞学图像。细胞学图像通常只包括细胞自身的信息,而组织病理学图像包括更复杂的陈列组合方式等信息,因而二者对剖析算法有不同的要求,选择细胞学在一定水平上而言难度更小。

而在定量剖析方面,如今越来越多的精准医治需求病理医生提供很多的定量目标,如:核分裂像计数、免疫组化阳性强度的断定等。这些任务恰恰是人所不擅长的,不只耗时,而且难以给出精确的数据,那这种任务为什么不让最擅长的机器来做呢?

宋主任向我们引见了他在肠腺瘤人工智能诊断上的一些心得领会。“选择这一病种是由于肠腺瘤的病例绝对较多、病变类型绝对少,而且腺瘤的组织形状较为复杂。”

他们的团队应用200多张病理切片,停止切割后失掉了80万张腺瘤以及100万张阴性的小图。 经过一系列的处置和数据集训练后,基于GoogleNet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单一疾病灵敏度可以到达85.71%,特异度为84.21%,精确率为85.04%。

我们都晓得,医疗场景里,漏诊是一个严重的成绩。所以,很多团队在打磨产品的进程中也绕不开这个成绩:呈现漏诊的责任谁来担?所以,抱着“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心态,宋主任以为: 关于未来产品在设计时应着力降低假阴性率,即使带来假阳性高的反作用,也要保证假阴性率接近零。 这样AI诊断为阴性的应充沛牢靠,直接出报告,AI诊断阳性的再去人工复核,AI初筛出多少阴性病例,就为医师加重了多少任务量,这样就到达AI初筛加重医师任务复核的目的。

为什么要筛除阴性病例而不是阳性病例?由于阳性病例的情形千千万万,有些病例少到全球只要几例。稀有病的病例量一定不可以满足AI学习的数据量。

“一天建不成罗马,病理AI也是同理,需求由复杂到复杂,由单病种扩展到多病种。虽然模型在单一疾病上获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关于一个零碎多个疾病的诊断所需求的病例量能够是指数级增长的。

医工结合如何发扬最大效能?

在市场、资本包括国度政策简单来说,创业有四步:一创意、二技术、三产品、四市场。对于停留在‘创意’阶段的团队,你们的难点不在于找钱,而在于找人。”结合自身微软背景及创业经验。的“凝视”下,计算机辅佐诊断有一局部开端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辅佐的阶段。由于医疗数据的限制以及临床高精确率的要求,病理AI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从以往的经历可以看出,制造出一个可以临床运用的产品需求多学科迷信家的通力协作,没有病理学家的深度参与不能够有真正适用的病理产品呈现。

人工智能在医疗范畴凸显出了极大的优势和发挥空间,但是医院的医生能否有志愿、有动力去配合公司停止相关的开发任务?宋主任指出:如今的成绩在于 医学界和工程界并没无形成一个严密、无效的协作机制。 应用AI来完成影像诊断是一个超级工程,模型的树立只是协作中的一小步,前期的数据标注、模型修正都需求医生的深度参与,这时分就需求医工单方构成临时波动的协作关系。

医疗+AI的工程很大,病理尤甚。

“医工结合的结合有时分过于松懈,医生忙于本人的本职任务,还要另外抽出工夫来配合企业的研发需求,协作效能无法最大化。医生和公司最好可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相似于合伙人的方式,进步医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时地朝同一个目的努力。”

在宋主任看来,AI处理不了的是创新,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对人类知识的整合,创新任务还是要人来完成。迷信的提高一日千里,医学也是一样,未来人的义务是发现新的知识,AI的义务是学习新知识,并为人类效劳。

病理医生对AI的新需求

在完成肠腺瘤的人工智能诊断研讨之后,现阶段医学团队有什么实践的需求需求业界团队来协助?在宋主任看来,需求次要有两局部:

辅佐:为低级别医院经历完善的病理医生提供诊断建议、提供教学协助、AI分担医生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如寻觅淋巴结的转移癌、病原体等,定位先人工复核)

替代:计数目标的断定、免疫组化阳性强度的断定以及分子病理的断定

去年可以说是AI使用的元年,各种研讨团队不时刷新人类在医疗范畴的才能极限,AI似乎在账面上大有逾越医生之势。那么,将来AI在病文科的不时成熟,对医生的任务流程能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

宋主任对此回应,将目光放远一点来看,AI的成熟会对医生任务流程发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成熟阶段能够不太一样。在他的想象中,AI在病文科流程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近期:AI辅佐医师完好一些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前述的辅佐及替代任务),由人工复核后签发报告。

中期:病理切片扫描,AI筛出阴性后果,阳性病例给出诊断意见,人工复核签发报告。

远期:人工智能直接签发报告,医师维护数据停止科研任务。

当然,假如将“AI+医疗”置于整个医疗的大环境上去看,人工智能不只要在三甲医院等优质资源聚集的中央发扬作用,而且更应该在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下为基层医疗承当更多的责任。

因而,强化基层的病理诊断才能,向基层输入优质的病理诊断人才是处理分级诊疗的一个重点。

病文科作为根底学科,其诊断会直接影响到基层医院各类疾病的诊断和医治程度。没有这个做根底,基层医院很难留住病人,更不必说“大病不出县”。

瞻望一下医疗范畴将来的开展之路,宋主任以为人工智能在其中大有可为。“职业病理医生缺口大,基层医院病理学科配置缺乏, 目前曾经成熟的近程病理再加上未来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将淡化基层与下级医院的区别。 一切的患者都能享用高程度的分歧的诊断效劳,这不只局限于病理学,整个医疗范畴将都是这样。”

专访301医院病理科宋志刚: AI 可以为病理学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