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亲历者,这位在自行车行业沉浮数十年的创业者向创业家&i黑马讲述了他身处风口的这一年。
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 来源 | 创业家 (ID:chuangyejia)
作者 | yingtao
口述 |“骑行宝”开创人 唐官府
自行车行业在2017年阅历了一次洗礼。
前两年,共享单车的风口骤起,相关创业项目不时涌现,大型公司和资本相继下场,争抢将来风口上的“独角兽”,随之,从零部件消费到整车组装,也给传统自行车企业,带来了“又一春”,动辄数百万起的订单开端涌向天津、深圳等地的自行车小镇。
但风口的起落也总是瞬息万变。2017年,共享单车走向下半场,在二三梯队公司相继洗牌的同时,这条产业链条上的制造供给商们也开端面临订单骤减、回款难收等一系列难题。
作为已经身处微风口的创业者,骑行宝开创人唐官府却阅历了犹疑、苦楚选择和最终的失败。他已经在自行车发明业从业十余年,赶上了智能硬件和共享单车的两波热潮,他尝试将车装硬件和骑行软件结合,甚至也想过入局跟风共享单车,但在风口的迅速崛起和止歇后,他也并没无为本人的自行车智能硬件项目找到出路。如今,他开端新的互联网项目,曾经和自行车行业没有关联。
2017年,关于大起大落风口上的唐官府而言,有过困难、失败,和再次动身的播种。在年关降临前,他和创业家讲述了本人的这一年。
以下为采访者口述,经创业家编辑整理:
一
智能硬件,是我第一次赶风口
我和自行车行业打交道的工夫超越十年。
2013年公司成立,事先我的想法是做一辆智能自行车。我是做自行车周边配件出身,事先我判别,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自行车文明也会很快兴盛起来。我本人就是骑行喜好者,觉得看失掉市场的需求。
但最终,公司还是保持了做整车,改做自行车智能零碎。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我们打交道的主人都是做整车的,我后来觉察,他们会觉得我原来的想法是在抢他们的生意,这样总归是不太好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14-2015年正处于智能硬件的风口,“硬件+APP”在事先是十分典型的组合,我希望把技术能嫁接使用在出行范畴。
确立了新的方向后,直到2015年底,我们才研收回第一个原始硬件产品。受限于之前的传统制造业背景,所以我们对互联网的这一套玩法,从技术、组建团队到运营,都不断处于探索阶段。后期我们在平台众筹,总共拿到了13万元的销售额,有1000多人参与。业绩虽然普通,但事先我们也算是国际骑行范畴第一家众筹的智能硬件了。
我们的想法是经过衔接车装硬件和骑行软件,把GPS定位、用户数据、社交类圈子等包括在内,完成智能骑行的闭环。但直到2016年终交货,我们才发现产品依然有很多成绩,需求不时打磨。
虽然整个智能硬件国际市场从2014年开端变得炽热,一年工夫开展到市场上不少于50位的玩家,但大局部项目最终都没能把智能化做起来。我总结,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有局部产品是伪需求,还达不到用户想要的那种智能;另一方面的确是市场的赛道比拟窄,遭到了很多限制。
而愈加让人感到不测的是,下一个风口迅速起来,简直涉及了整个自行车行业。
二
共享单车来了,却援救不了我们
整个自行车行业的圈子其实并不大。
2016年,摩拜、ofo开端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那个时分各自行车厂商,哪怕是单纯为骑行喜好者做周边产品的,都渐渐感遭到很大的压力。即便是事先市场上做得比拟好的,能拿到融资的野兽骑行、骑行乐、美骑等,在硬件方面的销售也很难做起来。
更直观的感受来源于数据。我们和终端有联络,可以看到他们的数据显示,销售下降得十分凶猛。通常呈现这种状况,我们就会去做用户调查,比对行业数据,找到下降的区域和受影响的要素。后来我们发现,事先一线城市的下降十分分明,即使是在今年一线城市销售比拟好的工夫点,而那个工夫点正是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大肆扩张的时分。
我们开端认识到,共享单车其实曾经从我们这里抢走了相当一局部的普通骑行者的需求。这些用户不是狂热的骑行喜好者,更多地是以出行为目的,或许兼带着去玩骑行的人群。但其真实用户总量中,这样类型的人才是占少数的。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首先一定需求先从那些真正的骑行喜好者动手,让他们做一些体验,来带动普通的消费者,这样量才干缩小。而商业化恰恰是我们最弱的局部。我们试图用硬件来带动软件自然的装机量,次要在众筹、淘宝、官网下面销售,嵌入现有的销售渠道,还有一局部直接销售给C端用户来做改装。另一局部和自行车整车厂商协作,这样出货量大的时分,一张订单能有一万多台。
实践上,在APP的运营上,我们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神,而这确实不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因而,用户增长迟缓,无法翻开市场,我们这样的状况,不断拖到了2017年。去年上半年,整个传统单车行业曾经是一片哀声,销量下降得凶猛,漫山遍野的共享单车,彻底把市场堵住了。
裁员、尝试不同的商业化,我们整个团队在去年经过了一段很苦楚的考虑进程,最终的结论还是——不可为。虽然我们还在坚持做硬件,维护之前的用户,但公司其实每年仍处在盈余的形态。
我们尝试过了很多方法。包括开辟海内市场、在APP上做用户运营、嫁接到其他更好的厂商上和他们协作,但都没走出一条路来。
国际市场行不通,我们也想过出海。但跟贸易商、厂商聊当时,我们发现,智能硬件不同于普通硬件,它的运营、维护任务量很大;另外还触及到通讯需求,而在这方面,世界各中央的规范不同,假如晚期的量达不到,开辟市场的本钱就很高。
已经我无机会向朱啸虎提到我们的这款产品,他直接通知我: 这款产品是没有出路的。
我置信了他的判别并没有错。由于我也以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这个产品确实无法翻量。
到了去年9月,我们最终决议把这个项目关停。
三
共享单车:心动但不敢
其实共享单车风口来的时分,我不是没有心动过。
最开端我们消费的第一代产品只要运动型自行车才干用,事先我就在考虑,既然技术是共通的,那能否变通改良一下用到共享单车上。
早在2015年,我就试图做这方面的尝试,还请求了好几个共享单车的专利,比方用二维码来近程开锁计费等。但从共享单车的角度来看,能协作的产品次要还是智能锁,但那个时分智能锁并不是我们次要的技术开发方向,没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协作。
我本人之前也想了很长一段工夫,要不要干脆去做共享单车,有一阵子甚至我连产品都规划好了,那个时分共享单车还没有走出北京上海,深圳还没有投放,我们的时机并不是没有。
这个行业的圈子其实就这么大,真正理解骑行又有技术积聚的并不多。有一些投资人也找过我们,晓得我们原来的产品被天花板压住了,就问该怎样帮我们。那个时分他们曾和我提出,假如我们做共享单车的话,他们也可以思索投资。
但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做。从实质上,我想不通共享单车要怎样盈利,也看不到它的出路。我事先思索过它可以把协助大平台引流作为延伸,但这样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壮大开展的商业形式。所以我迟迟不敢真的下场去玩。
像做共享单车这样的硬件,大起大落,十分风险。2017年,由于禁投令,传统厂商也遭遇了一次大清洗。我已经判别在2017年6月左右能够这个行业会迎来拐点,现实上那个时分的确少量的厂商也都没有事做,订单被砍,业务萎缩。
早在2015年终我就看法了小蓝单车开创人李刚,做智能骑行的有一个圈子,包括700BIKE结合开创人张向东许多人在内,大家都会常常讨论。
我觉得能够和团体阅历等有关,我在做事之前的考虑,盈利形式是第一步,接着才是钱的事,要思索的是调集资金做不成之后怎样办。由于之前的十几年工夫,我不断唱工厂,在传统企业待久了构成的习气是,一件事情没有想明白之前,就没方法去做。他们更年老也更敢冲,所以看到风口也敢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