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M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处于转型期的H&M业绩照旧没有恶化。遭到打折和冰冷气候的影响,第一季度收益下跌44%至1.7亿美元。财报发布后,股价应声下跌6.1%至119.58瑞典克朗,为十年来最低点。
面对市场的变化与电商的冲击,快时髦品牌显得越来越主动。
不久前,瑞典快时髦集团H&M正式入驻天猫,截至3月28日,H&M天猫旗舰店的粉丝数量曾经达121.8万。相比之下,Zara和优衣库辨别在2014年和2009年进驻天猫,其中优衣库曾经延续两年位居双十一服饰榜第一名。
晚十年的牵手
在刚刚过来的3月,H&M终于在天猫开出了本人的官方旗舰店,但和最早入驻电商平台的快时髦品牌相比,H&M和天猫的“牵手”晚了将近十年。
优衣库2009年达成了与阿里的协作,去年“双11”,仅一分钟优衣库的销售量就破一亿;体量较小的Gap于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的第一年就推出了本人的电商,并在2011年进驻了天猫;ZARA则是在2014年入驻了天猫旗舰店。
随同线上服装市场的开展,提早选择入驻电商平台的快时髦品牌搭上了“ 顺风车 ”。优衣库财报中曾提到“线上业务拓展了粉丝数量”,2013-2015年间,优衣库中国均匀门店增长在100家左右,单店支出坚持17%-25%的增长,和天猫自2016年开端协作线上下单门店自提,这让实体店和线上门店联络愈加严密。
不过相比几年前,H&M这次或许更明白本人想要在天猫上取得什么。
“那些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那里,H&M 品牌能够还不为人熟知。他们或许能在天猫上找到我们。” 在天猫店停业当天,H&M大中华区总经理Magnus Olsson曾这样通知记者。
H&M放下身段,与天猫开启协作,与其业绩不振、销售不佳、股价低迷的现状密不可分。
在2017年,H&M阅历了销售数据和股价的低谷,而从2018年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这个下滑还在继续,而H&M的股价也屡创新低。H&M官方已经泄漏,扩张电商业务将成为往年任务重点。入驻天猫,H&M想要在更宽广的中国市场接触到本人的消费者。
全体下滑与渠道下沉
值得关注的是,业绩下滑的不只仅只要H&M一个品牌。在2017年,整个尚行业都被阴霾覆盖。
首先是可以与LVMH抗衡的ZARA母公司Inditex。2月23日,Inditex股价一日下跌7.06%,创下集团自2016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奥特加的身家也缩水43亿美元。有投行同时表示,由于ZARA的频繁打折、促销,公司的毛利润面临“宏大压力”。
幸灾乐祸的当然还有H&M。除了日益下滑的业绩与屡创新低的股价,H&M也堕入了关店潮流。H&M官方曾宣布,2018年会放缓开店速度,估计添加390家线下门店(去年该数字为479家),并将在往年关店170间。据彭博社报道,Inditex方案以4亿欧元出售旗下16家店铺。
荷兰快时髦品牌C&A的反响愈加猛烈,近两年相继加入英国、俄罗斯等市场后,有音讯称母公司正在为其寻觅中国买家。英国快时髦品牌New Look也面临被卖掉的风险,截至去年6月,New Look销售额则下跌4.4%,税后盈余达1.36亿元人民币。
几年前,没人能想到快时髦品牌能在中国市场有如今的遭遇。
2011到2012年,国际服装品牌饱受超高库存诟病,时至昔日,很多品牌仍低迷不振,而H&M、优衣库等以不时增长的门店数量疾速带动了销售额的增长,开端了跑马圈地。但这两年,也开端凸显了“快”的遗留成绩。
首先是消费者行为的改动。假如说,在过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的人口红利成就了快时髦品牌在全球的位置,那么,近两年中国消费者消费认识和消费机构的调整,让快时髦频频挂了空挡。如今,用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90后、00后对品牌的认知不再盲从,这就极大冲击了快时髦的中心商业形式。
其次,在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当下,很多快时髦品牌的渠道优势已不复存在。一些小众品牌、网红品牌不时衰亡,比起快时髦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从线上去看,在疾速抢占一二线市场后,快时髦品牌也在寻求三四线市场的渠道下沉,但是进程并不顺利。
现实上,H&M们在渠道下沉的同时会逐步发现,竞争对手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完全不同。
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快时髦品牌更多像是在丰厚的古装市场中的调剂品,争取消费者的搭配性需求和碎片消费场景;而到了三四线城市,它的定价和品牌调性会倾向于被以为是“正式着装”,这就需求面对曾经在那儿盘踞已久的外乡时髦品牌的正面应战。
最重要的,还是数字化与技术实力的日渐单薄。
线上销售改动了原有的批发格式。无论是商超还是电器,亦或是服饰,都需求在不可逆的网络面前承受新变化。传统快时髦品牌短少大数据、AI等新科技的支撑,对用户需求的发现效率较低。
在网络面前,快时髦被烘托得不那么“快”了,电商成为时髦产业开展的重要的一环,社交和大数据成为新的剖析消费者爱好及预测趋向的手腕。而关于很多全球性品牌而言,是自建电商还是参加其它平台都成为一个重要的成绩,这也招致了不少品牌糜费了最后拥抱电商的黄金时代,Zara、H&M都是代表。
自救与打破
在蓝鲸财经的采访中,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无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曾表示,真正的快时髦品牌要紧扣盛行样式,跟随时髦盛行趋向,在年度、日度的产品更新方面都要足够迅速。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只要ZARA称得上快时髦品牌,而其他品牌曾经堕入产品同质化的瓶颈。
“与中高档品牌溢价才能强、产品附加值高不同,快时髦的品牌属性只是消费者选择的一个方面,仅靠品牌效应无法支撑开展”,程伟雄表示。
庆幸的是,不少品牌曾经认识到“快”不应该作为今后的特征,正在努力转型。
首先是狂打价钱战、增加库存压力。外媒近日有大幅报道,H&M目前有43亿的库存压力,而早在2017年,H&M就曾发起大规模的打折清仓活动,当然,堕入库存尾货危机的不只只是H&M一个品牌。
形成这样的为难场面归咎于快时髦的两大特性:极快的上新速率遗留上去的“过时”库存、以及剽窃大品牌。扫除联名设计款,快时髦常挪用大牌设计已是众人皆知的事,TOPSHOP就曾在2007年被Chloé告上法庭。
此外,很多快时髦品牌都试图经过折扣店拉动业绩增长。此前,有音讯称H&M决议开一家专门的折扣商店Afound,ZARA也曾推出本人的折扣商品平台lefties,并最终将它转变为旗下的一个主打平价系列的副牌。
依据市场研讨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至2017年之间,全球折扣商品市场的增长率超越了30%,成为了一个价值620亿美元的蓝海市场,其中亚太地域的涨幅还到达了141%,潜力宏大。
第二就是努力拓宽线上、线下渠道。以H&M集团为例,除了H&M和H&M HOME外,集团旗下其他品牌也将陆续会有入驻天猫的方案,H&M集团希望是线销售以每年增长速度能到达20%。
第三则是进入童装、美妆等细分市场。
去年9月,GAP在中国的首边疆的首家独立婴童装正式在杭州停业,往年2月,C&A也正式规划童装市场,并在中国开设专卖门店。快时髦品牌正在童装市场减速规划,在大环境下,中国童装市场的确是一片肥美的“土地”。
而除了童装市场,快时髦品牌在转型的路上也推出了本人的副线产品。H&M推出中高端服装品牌、Forever21则进军美妆界,借以希望吸引更多年老人的留意。
由于年老人的追捧,快时髦品牌已经历了他们开展最快的几年,但当“快”已成为枷锁,“慢上去”转型调整,或许将成为应战。
参考材料:
《H&M:第一季度收益下跌44%至1.7亿美元》亿邦动力网
《H&M入驻天猫的面前:快时髦品牌遭遇开展瓶颈》蓝鲸财经 鲁佳乐
《在三四线城市 快时髦H&M正面临哪些竞争对手?》 第一财经 周刊 新一酱
《晚了十年的“牵手” H&M入驻天猫》北方日报 彭颖
《快时髦行业进入冬天:关店成常态 更大的隐患来自于数字化》 钛媒体
《国际快时髦品牌在中国的“春天”能否还在?》钱皓频道
《ZARA、C&A、GAP等快时髦品牌开设童装店 中国童装市场潜力宏大》 亿欧网 孙雨
《H&M否认烧衣清库存 但快时髦确实为尾货头疼不已》穿针引线
【本文为协作媒体受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一切。文章系作者团体观念,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络原作者及原出处取得受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络(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