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异样受制于人,三星如何脱离美国的技术壁垒?

发布者:何阳
导读近日,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收回出口禁令,引发言论关于中国尖端产业自主创新的讨论,并激起了国人关于“中国芯”的考虑。可以说,这场风云的涉及范围,绝不只仅局限于美国或中国;作为全球量产芯片行业的重要力气,韩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笔者近日在韩国采访进程中,也有不少韩国方面的人士听闻记者来自中国当前,自动聊起有关中兴通讯的话题。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所制造的产品虽然并非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却运

近日,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收回出口禁令,引发言论关于中国尖端产业自主创新的讨论,并激起了国人关于“中国芯”的考虑。

可以说,这场风云的涉及范围,绝不只仅局限于美国或中国;作为全球量产芯片行业的重要力气,韩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笔者近日在韩国采访进程中,也有不少韩国方面的人士听闻记者来自中国当前,自动聊起有关中兴通讯的话题。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所制造的产品虽然并非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却运用于电子产品、数码产品、通讯设备等多个高附加值产业,能否掌握芯片的中心技术,也被认定为能否掌握高尖端产业命脉的关键点。

三星可以从零动身成为量产芯片产业的指导者,绝不只仅是一挥而就,而是一部由三星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联动的三部曲。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一位任务人员如此通知笔者。

三星主导:从自创到自主研发

说起三星,在许多人的眼中首先会想到的是智能 手机 、 家电 等消费类产品,很容易被人疏忽的是,相比于以消费类产品构成的CE、IM事业群,三星研发半导体、量产芯片产品的DS事业估计在2018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将到达11万亿韩元,占据三星该季度全部利润的七成。

从全球来看,三星电子在全球量产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越50%,并在销售额及营业利润两个目标上双双超越美国英特尔等竞争对手,高居芯片产业的龙头地位。

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三星依托技术含量较低的家电起家时,三星开创人李秉喆便开端在外部会议中,留意到了芯片产业“点石成金”的优势——影响家电功能的中心便在于芯片,从此屡次提及开发芯片,并下决计投入巨资。

事先全球芯片产业虽还处在高速生长期,不过该产业已被美国镁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业牢牢占据,美国依托临时以来的零碎集成的技术积聚优势,日本依托临时积聚的使用 科技 等,具有分明的先发优势;而韩国事先的 经济 形态,虽然凭仗朴正熙军政府的新乡村运动取得宏大开展,但也仅能说得上是处理温饱;因而当日本三菱得知三星将开发芯片产业时,该公司CEO直接表态“关于GDP程度较低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并不合适”,并在地下场所鼓吹“三星不能开发芯片的4个缘由”。

尔后,李秉喆一度向美国镁光及日本夏普差遣员工,以取得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技术,不过进程并不顺利:镁光曾表示将以400万美元提供较为落后的产业链的设计图纸,但后来以偷看文献为借口反悔,并将三星方面人员赶出了镁光;夏普则虽然外表上应允三星的恳求,不过实则严加看守,甚至不允许三星方面人员接近最新的消费线。

“事先三星的研讨员们,由于夏普方面连工厂的面积等根本数据都回绝提供,于是只能经过本人的脑子记住某些细节,比方有一位研讨员经过本人的手指间间隔、身高及步伐数,记载工厂的大约面积及其他参数,(例如)工厂消费线宽为30步、长为222步。”曾在三星半导体任务多年的知情人士向笔者回想。“不过,这些数据,关于建立一个高科技的工厂,显然是不够用的”。

政府支持:BK21战略及弱小的产权维护机制

此时,韩国政府向三星伸出了援手:一方面,上世纪50~60年代前往欧美兴旺国度留学的韩国学子,在韩国政府的吸引政策下,陆续回到韩国参加产业化进程,这也成为韩国学子的第一轮回国潮(风趣的是,第二轮回国潮也是由于半导体产业的开展);三星方面则没有错过这次时机,招聘了近140名人才,并用了将近2年工夫向三星的工程师及高管们教授半导体产业的经历及技术;之后三星得以开端正式建造工厂并投入量产。

韩国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推进“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开展形式,并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的高效交融;在此进程中,韩国政府更是推进了大规模的“国退民进”流程,将大型的航空、钢铁等巨头企业公有化,并分配给大财团;与此同时,向大财团提供被称为“特惠”的措施,甚至为开展芯片产业,不惜动用日韩建交进程中日本向韩国提供的和平赔款。

韩国的大财团开展形式,引发了许多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开展;可以说,如今的韩国芯片产业正是由三星、古代(后改名为海力士半导体,并被SK集团收买)等企业的大规模 投资 ,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开展和衰亡,这也是韩国经济开展的最分明特征。

尔后,韩国国际虽然发作了政治剧变,政权屡次易主,但吸引理工人才的根本国策以及“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开展形式并没有发作太大的变化。

1983年,历经多年努力,三星的首个芯片工厂在京畿道器兴地域落成,并在投产后很快便开端量产64位芯片。很快,三星开发了256位芯片、486位芯片,并正式进入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中;仅时隔10年,三星的量产芯片市场份额直逼日本。

1999年,韩国教育部为建立研讨型高校,并最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的研讨中心大学及具有世界特征的专业,消耗3.6万亿韩元及13年工夫,发起“BK21”(BrainKorea21)方案,向580所大学、专业或研讨所停止精准、专项援助。

BK21以及尔后停止的BK21+方案,因循了韩国不断以来的“政府+大财团”的产业政策,大规模鼓舞企业及大学间的结合,并在选择BK21援助对象、专业的进程中,将能否停止无机结合归入评选及评价的中心目标。在此影响下,韩国大学掀起半导体专业热潮,三星关于成均馆大学的投资以及半导体工学系的兴办,也是在该时段开端的。

2005年,成均馆大学与三星电子协作,兴办半导体工学系,该系被指定为韩国教育部“创新型专业”,并每年为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企业培育芯片产业的人才。

此外,韩国政府指定芯片产业及技术为影响国度竞争力的中心技术,并努力于高度保证技术及产权。

在韩国,半导体中心技术被归入国度重点管理的技术范围当中,避免半导体技术的泄露、拘捕产业特务,维护知识产权,是韩国情报机构近年来最重要的义务之一。

市场联动:发扬企业家肉体

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很难跳过一代芯片、进入下一代;而进入下一代的研发,则需求十分高的人力资本及研发本钱,才干触发量的优势。后发企业刚刚开发了一代芯片,后果兴旺国度的先发企业直接降价,并投入新一代芯片研发。正由于这一系列怪圈,招致终端企业愈加倾向于功能波动且价钱昂贵的先发企业产品。没有足够运用量且背负少量投入的压力下,后发企业只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而无论是三星的外部人员、业界人士乃至于竞争对手都供认,假如没有三星本身特别是企业家自己的主导作用,三星的芯片产业乃至韩国的芯片产业无法走到明天。

可以说,三星死磕芯片产业的面前,有着李秉喆、李健熙两代企业家的拼命血拼。1983年,三星成功开发64位芯片,落后于事先最先进的日本技术将近5年(即使是到了开发1MDRAM时,依然落后1.5年)。三星虽然于一年后成功量产64位芯片,不料却遇上了半导体价钱史无前例的暴跌,先发企业依托技术及本钱优势,大幅降价,每片价钱从4~5美元暴跌至最低时只要25美分,“而事先,三星消费64位芯片的本钱是1.3美元,这也就意味着,每消费一片芯片,三星需求倒贴1美元。”知情人士通知笔者。

笔者查阅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三星财报发现,三星电子当年盈余近3亿美元,股权资本更是全部亏空;在外界看上去,三星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输不起,也更没有持续加码的资本。

1987年11月,三星开创人李秉喆逝世;直到他倒下,都没有看到本人一手推进的三星半导体产业取得成功。而半导体,既是父亲没有完成的一大遗愿,也成为了摆在新任三星掌门李健熙的“心头之患”。若换成普通企业,能够在此刻会选择保持;而李健熙选择了“豪赌”。

李健熙的“豪赌”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关于人才的选拔。李健熙曾对外宣称:“我的终身,80%工夫都用在育人选贤上。”如今,三星曾经建成掩盖全球数十个国度和地域的三星综合技术院(SAIT),并每年巡回在各个国度推行专家制度,在差遣优秀人才出国的同时,还在包括中国北京大学等多所海内知名高校开设专场招聘。

知情人士还向笔者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三星曾面临被美国控诉倾销的状况;后果事先的三星掌门人李健熙敏锐地抓住克林顿总统注重硅谷的特征,向美国差遣人员停止大规模游说,对象包括美国白宫、议会、贸易及科技部门的有关人士,并表态“假如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向将愈加分明,竞争者的增加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钱,关于美国企业将愈加不利”,最终美国仅意味性向三星收取0.74%的反倾销关税,三星最终渡过了这场危机;尔后,三星开端注重对外宣传,并树立了掩盖全球的公关及宣传团队。

“三星在韩国企业中,最早理解到国际化的进程中需求拥有全球化团队的必要性;如今,三星拥有最抢先的一套全球性的公关团队,这套团队不只针对韩国国际,更是面向全球的受众。”这位知情人士补充说。

2002年的国际半导体学术会议(ISSCC)上,三星更是在“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而本钱却下降到一半”的摩尔定律的根底上,提出“每12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的新定律,并精确预测这一系列的芯片产业革新将来源于挪动终端、数码家电等非PC范畴,并以时任三星电子半导体总管社长黄昌奎的姓,取名“黄定律”(Hwang’sLaw),震惊世界。

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三星在量产芯片产业获得宏大成就:成功脱离由美国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从后发企业腾跃成为先发企业,并开端引导产业开展。

三星芯片之路对“中国芯”的启示

此前,笔者曾与供职于韩国通讯运营商的业界人士谈起中企进出境外通讯设备市场的事情,该人士表示“供认中国通讯配备在功能上,曾经接近于国际程度”,但“从如今的形势看来,要决议运用中国设备的公司,该当思索好预备如何处置和美国的关系”。

从三星的例子中,我们不好看出,若没有三星本身的产业一体化的战略及企业外部的决策,三星乃至韩国芯片产业也很难取得成就。

“虽然三星的半导体产业也存在一些成绩,比方三星在零碎半导体等非量产芯片行业,依然处在为设计的芯片提供代工效劳的阶段,很分明,代工并不能使三星掌握中心技术。不过没有人可以否认近几十年的开展;可以说,三星若没有继续性的投入,那么三星的半导体产业无法走到明天。而投入的面前,则表现的是三星高层坚决的决心;在进程中,重要的是:投入的重点在于耐久,而非一次性的投入;毕竟,创新要以足够的决心为根底,而投资,才是表现决心最好的方式。”知情人士总结道。

另外,近年来三星消费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量上升,一定水平上也为三星持续在芯片产业停止投入提供了重要的根底,而非源自风投、基金的投资。

可以说,三星的逆袭面前,是市场化力气的成功,也是三星构建以三星为中心、上下游韩国企业共同打造及构建重点扶持、临时方案所得来的成功;在此进程中,三星、政府、高校乃至许多斗争在一线的工程师、研讨员,缺一不可。

固然,中兴事情关于中国芯片产业乃至中国科技开展史,都是一场苦楚的经验,但我们也不应太过失望,毕竟,我们看到了受制于人所带来的严重结果,我们也从此晓得了“中国芯”该当改良、该当提高的方向。

作者:权小星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