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史上最赚钱的一笔PE投资:黑石彻底加入希尔顿,大赚140亿美元!

发布者:马书林
导读私募股权史上最赚钱的一笔投资终于画下了圆满的句号。美国工夫5月18日,希尔顿酒店宣布,其最大股东黑石赞同出售1580万股,希尔顿将回购其中的1250万股。至此,黑石将所持希尔顿股票全数兜售,这笔十一年前的投资彻底完成了加入。2007年,黑石斥资260亿美元杠杆买卖收买了希尔顿。自2014年以来,黑石分12次买卖逐渐清仓了希尔顿股票,其中包括去年作价65亿美元将25%的希尔顿股权出售给海航。彭博报道

私募股权史上最赚钱的一笔投资终于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美国工夫5月18日,希尔顿酒店宣布,其最大股东黑石赞同出售1580万股,希尔顿将回购其中的1250万股。至此,黑石将所持希尔顿股票全数兜售,这笔十一年前的投资彻底完成了加入。

2007年,黑石斥资260亿美元杠杆买卖收买了希尔顿。自2014年以来,黑石分12次买卖逐渐清仓了希尔顿股票,其中包括去年作价65亿美元将25%的希尔顿股权出售给海航。彭博报道称,在彻底加入投资后,黑石将完成约140亿美元利润,成为私募股权史上报答最丰厚的一笔投资。

   260亿美元 的杠杆收买案:

曾经站到了死神门口

  2007年秋,黑石集团在房地产泡沫 顶峰 中斥资260亿美元经过杠杆买卖收买了希尔顿。

  事先,单方的会谈进程非常“艰苦”:一开端,黑石报价是每股30美元,这令希尔顿方面很不 称心 。后来,希尔顿放风要引入其他买家来竞购。到了2007年5月份,事先正在积极准备上市的黑石忽然松口,可以思索每股40美元以上。这时,“狡诈”的希尔顿叫出了更高的价钱——48美元。最终经过会谈,单方达成分歧:每股47.5美元。

  这笔买卖总额为260亿美元, 黑石集团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存款,运用杠杆收买将 拿下 。买卖完成后,希尔顿旗下拥有10个酒店品牌,遍及全球的2800家酒店,近50万个房间全部被黑石支出囊中。

但是,单方还没来得及庆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袭了。

彼时,全球经济萧条,酒店业一蹶不振,黑石不得不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价值减记,外界估量,金融危机时期,希尔顿酒店市值曾经蒸发60亿美元,相当于黑石初始投入的全部资金打了水漂。因而,这笔天价投资一度沦为“笑话”。

  更蹩脚的是,金融危机使得信贷市场简直解冻,黑石经过杠杆收买而背负的繁重债权无法重组,为这笔买卖提供存款的高盛、 美国银行 、德意志银行、美林、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无法在市场中经过资产证券化来换取活动性,各方对黑石埋怨不已。

可以说,这桩买卖令黑石相当狼狈。虽然黑石方面曾一再强调,这笔投资70%的损失仅仅是呈现在账面上,但在金融危机时期,没有人会理睬这些白费的解释,人们看到的只要不时下跌的数字和对将来的恐惧。

“很长一段工夫,希尔顿这桩买卖看上去曾经站到了死神的门口。”这是事先华尔街普遍的看法。

   可谓教科书:黑石“力挽狂澜”翻身

就在一切人事与愿违的时分,黑石默默开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解救”。

一开端,黑石就鼎力整理希尔顿管理团队,力邀克里斯•纳塞塔(Chris Nassetta)担任希尔顿酒店集团的CEO。凭仗着在酒店行业多年的丰厚管理经历,纳塞塔一上任便束手无策地开端施行一系列改造方案,包括将总部由加州比弗利山庄迁往弗吉尼亚州,改换高层管理人员,大幅增添运营本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黑石大胆推进希尔顿的特许运营战略。现实上,希尔顿集团早在20年前便开端停止酒店特许运营权形式的尝试,但不断并未大规模施行。黑石接手后,以为这是动用尽量少的资金拓展酒店业务的绝佳形式。经过这次变革,希尔顿用极少的投资甚至不必任何投入,就使带有希尔顿品牌的酒店遍地开花。

在黑石的努力下,希尔顿的运营和财务情况继续改善,不只熬过了金融危机,还迈向了IPO。

2013年12月,希尔顿以每股20美元的价钱在纽约证券买卖所成功上市,筹资23亿美元,成为酒店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

作为希尔顿面前的“罪人”,黑石赚得盘满钵满。希尔顿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超越8%,这为黑石集团带来了超越85亿美元的账面利润。换言之,黑石收买希尔顿成为有史以来利润最丰厚的一笔收买案。这个最佳杠杆收买案例,可谓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当然,这次能“逃过一劫”也离不开黑石高明的财技。收买希尔顿,黑石背负的200亿美元债权,一度焦头烂额。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实行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倒是帮了黑石大忙,随着市场中活动性逐渐恢复,信贷市场再度活泼,黑石充沛运用本身财务运作的 智慧 ,在接上去的几年中处理了超越40亿美元的债权,这些措施包括动用10亿美元停止债券回购并停止重组、将局部债权转换成优先股等,其不少做法至今仍被业内津津有味。

   PE巨头斗争史:

募集第一支基金“惨遭”488次回绝

圈内传播着这样的一句话:晓得黑石不一定懂PE,但不理解黑石一定不懂PE,可见其位置。

黑石于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史蒂夫.施瓦茨曼以及理查德.贝内特共同出资40万美元创立。黑石的名字来自两位开创人,Schwarzman在德语的意思是黑色,Peter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石头。

成立之初,黑石次要从事并购重组的财务参谋业务。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借助彼得森早年与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结下的友谊,抢得收买代理权,代表索尼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展开业务的进程中,黑石觉得客户不只仅需求参谋效劳,更需求投资同伴,于是萌发创建私募基金的想法。

万事扫尾难,黑石在最后募资进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黑石开创人曾回想,“被我们视为最能够摇头的19家客户,一个个回绝我们,最初总共有488个潜在投资人回绝我们。”直到1987年,黑石才成功募集第一支PE基金,金额为6.35亿美元。

恰巧的是,在基金募集成立之后的第二天,1987年的股灾发作了。之后,渣滓债市场片面崩盘,持有渣滓债的少量社区储蓄公司破产,资产廉价向市场兜售。备足弹药的黑石迎来开展良机,一发不可拾掇。

  在上世纪80年代歹意收买盛行的美国,黑石坚持了一个反潮流的规则——敌对收买:“我们兜售一种理念,你们可以信任我们,我们会跟你们在一同,”彼得森说,“这在那时分很另类,但十分管用。”经济学家 巴曙松 曾评价, 这个规则不断坚持到如今,被不少 国际 PE积极学习,甚至成为私募股权的“私”的一个自然外延:单方该当经过私下的充沛沟通,树立互相的信任和理解

  在理论中,黑石的投资哲学也被不少人奉为原则。 黑石 强调本人喜欢投资“并不时兴”的产业,喜欢与行业的主导型企业协作,时点选择也引人称道 。一个经典案例是,2004年从德国一投资机构手中买下塞拉尼斯化学公司(Celanese),然后应用华尔街事先互联网新经济低迷、投资者转向传统行业的氛围推向资本市场,不到半年,黑石就取得了现金收益30亿美元和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股份。

时至昔日,黑石集团曾经筑起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次要的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信贷以及对冲基金投资等,而且简直在每一个细分范畴都“封王称霸”,不只跻身全球四大PE巨头之列,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全球最大的全权对冲基金投资者。截至2017年12月31日,黑石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到达4340亿美元,笑傲华尔街。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刘全,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5/431507.shtml

【本文为 投资界 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 来源投资界(微信大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 。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络受权。如不恪守,投资界将向其追查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