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汽车相比, 自动驾驶 汽车具有诸多分明的优势:第一,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少量增加交通事故的发作。第二,自动驾驶汽车与共享经济形式结合在一同,可以极大地增加公家保有汽车的数量。第三,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协助更多的人享用便当的团体出行。
但是, 自动驾驶汽车具有与传统汽车不同的特征,必定会对传统 法律 体系形成严重冲击:要对传统交通法停止修正,正式确立自动驾驶零碎的法律位置 ;自动驾驶汽车形成人身伤亡或许财富损失,该当由谁承当对被害人的赔偿责任?能否该当追查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如何无效地维护利害关系人的隐私和数据平安?智能网联的自动驾驶汽车面临被黑客攻击或歹意侵入的风险,如何确保 网络平安 ?
自动驾驶汽车的等级划分
在讨论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成绩之前,有必要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等级划分。
所谓自动驾驶汽车,是指可以在某些具有关键平安性的控制功用方面(如转向、油门或制动)无须驾驶员直接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控制举措的汽车。目前普遍采用的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分类规范,将汽车的智能等级分为六级。从L0级,无自动化,需求驾驶员完成全部驾驶义务,到L5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停止自动驾驶。
在L1、L2等级,汽车的自动驾驶零碎只作为驾驶员的辅佐,不在自动驾驶技术范围之内。L3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进入这个阶段之后,汽车开端次要由自动驾驶零碎监控车辆的行驶,但驾驶员该当依据零碎提示随时接收汽车。真正意义上的 无人驾驶 专指L4、L5等级,在这两个阶段,汽车可以在限定环境乃至全部环境下完成全部的驾驶义务。
自动驾驶的法律位置
传统的交通法律体系以人类驾驶员为主体建构,各种责任规则以及保险制度都是围绕人类驾驶员来设计的。在自动驾驶时代,必需首先确立自动驾驶零碎自身的法律位置,否则就会给路测和法律责任认定等形成困难。
汽车驾驶范畴通行的国际条约是《维也纳路途交通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结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16年3月经过修正案修正了《条约》。新的《条约》规则,在自动驾驶零碎片面契合结合国车辆管理条例以及驾驶员可以手动选择封闭自动驾驶零碎的前提下,驾驶员可以将车辆的驾驶职责交给自动驾驶零碎。
近年来,欧美各国不时经过立法确立自动驾驶的法律位置。2017年,德国联邦议会公布了《路途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在美国,截呼吁行业者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的之前,从业者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至2017年4月,已有13个州(特区)失效了31条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法规。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瑞典等国度也纷繁在立法层面上展开探究,公布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
从目前我国的现行立法来看,片面部署自动驾驶汽车依然存在诸多法律妨碍。 据不完全统计,自动驾驶汽车的片面部署,至多需求修正我国七个范畴(包括交通平安管理、测绘、运输、信息、通讯、质检、规范化)24部以上的法律。
为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合法性成绩,北京和上海关于路测的标准性文件,确立了自动驾驶的合法性位置。但是,基本的处理之道仍在于片面修订《路途交通平安法》的相关规则,以便顺应将来自动驾驶汽车的片面部署。
自动驾驶的民事归责
从我国现行法的角度,自动驾驶汽车形成人身伤亡或许财富损失时,有两种能够的民事归责途径:第一是以未尽到合理留意义务为由追查运用者的侵权责任;第二是以产品具有缺陷为由追查消费者的产品缺陷责任。
对L3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而言,驾驶员被希冀能及时呼应零碎恳求接收车辆。因而,假如驾驶员没有呼应零碎恳求及时接收车辆形成事故的,该当由驾驶员承当侵权责任。 假如因零碎没有收回恳求要求驾驶员接收车辆而发作事故,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因产品存在缺陷形成别人损害的,消费者该当承当侵权责任”的规则,制造商该当对事故形成的损失担任。此外,即便零碎没有收回恳求,但假如驾驶员该当认识到或许曾经认识到风险,也该当接收车辆,否则驾驶员应与制造商共同承当责任。
当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到L4和L5等级的时分,传统的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的规则能够就会面临极大的应战。
首先,即便人类处于驾驶的地位,其身份也不再是驾驶员而是乘客,就不需求尽合理的留意义务。自动驾驶汽车形成损害时,无法以侵权法上的差错责任准绳来追查人类的责任。其次,从产品责任的角度上看,只需产品存在缺陷,消费者就该当承当责任。我国《产质量量法》第46条规则了产品缺陷的认定规范
“不合理风险”规范和产质量量规范。此外,《产质量量法》也为产品消费者提供了免责事由。
在《侵权责任法》与《产质量量法》均无法提供无效救援的状况下,可以思索的是参考英国的相关立法,设立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保险。2017年2月,英国政府出台新的汽车保险法规,要求汽车强迫性保险必需掩盖自动驾驶汽车,这是全球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的法案。当然,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会对保险制度发生推翻性影响,保险产品详细如何设计,依然需求深化研讨。
自动驾驶的刑事归责
在自动驾驶汽车形成人身或许财富损害的时分,能否该当思索刑事责任的成绩?该当由谁来承当刑事责任? 假如行为人成心应用自动驾驶汽车施行法益损害行为,我们当然可以借助现有实际如直接正犯实际来阐明行为人承当刑事责任的依据。 但假如所触及的是过失立功,状况就会变得比拟复杂一些。
在L3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的状况下,由于驾驶员依然被等待随时接收汽车,假如由于驾驶员忽略粗心或许过于自信而未能接收汽车,最终招致损害,该当由驾驶员承当过失立功的责任。假如是由于消费者或许设计者违背国度规范或行业规范,将自动驾驶汽车投放市场,因此形成损害,那么该当由消费者或许设计者承当刑事责任。
假如所触及的是L4和L5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过失立功的刑事责任认定就会呈现困难。 假如自动驾驶汽车暂时不能作为过失立功的刑事责任主体被追责,那么能否可以思索追查其面前的运用者、消费者或许设计者过失立功的刑事责任呢? 这里需求讨论的中心成绩在于,运用者、消费者或许设计者能否违背了留意义务,必需证明运用者、消费者或设计者对法益损害的发作存在预见能够性或防止能够性。 只要当运用者违背了操作规程,或许消费者、设计者违背了国度规范或行业规范的状况下,才干认定其违背了留意义务。
隐私与数据维护
为了保证平安行驶,自动驾驶汽车必需不时地搜集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既包括与人身平安、交通平安相关的汽车及其四周环境数据、汽车功用形态数据、汽车行驶、地位和环境数据等技术数据,也包括驾驶员或乘客的团体数据信息,如文娱信息设置、便捷设置、导航目的地以及常用地址等,甚至包括其他有关的行人的数据。假如这些团体数据信息被企业或许团体不当应用,就能够发生对团体隐私的损害。
在美国和欧盟的相关立法中,团体隐私与数据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2017年美国众议院经过的《自动驾驶法案》中规则:自动驾驶汽车的消费厂家必需制定“隐私方案”,阐明其如何搜集、运用、分享和存储自动驾驶汽车用户的信息。对不希望共享本人数据的用户,消费厂家该当有相应的处置方案。曾经正式失效的欧盟《通用数据维护条例》也为团体信息的搜集和运用规则了多项权益。
近年来,我国团体信息立法不时推进,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关于增强网络信息维护的决议》,确立了团体信息维护的若干准绳。2013年经过修订的《消费者权益维护法》,抵消费者信息维护作出了相关规则。2009年、2015年先后经过《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九》对进犯公民团体信息的立功行为作出规则。
我国2016年经过的《网络平安法》确立了团体信息维护的根本规则:合法合理,知情赞同,目的限制,平安保密,删除矫正。2017年经过的《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则:自然人的团体信息受法律维护。这些法律标准为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下的团体信息和数据的维护提供了根本法律保证。
除了法律标准自身提供的保证以外,经过立法确立“匿名化处置”等技术手腕,以便更好地维护团体信息和数据,曾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趋向。
自动驾驶与网络平安
随着互联网、 人工智能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平安曾经成为互联网平安的重要组成局部。
除了能够的近程攻击,基于获取商业利益的目的,或许希图控制自动驾驶汽车零碎以取得赎金,甚至为了经过控制自动驾驶汽车到达形成大规模损害的目的,在未经受权的状况下监控并获取汽车定位数据等网络信息,都会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平安形成极大的危害。
美国国度公路交通平安管理局(NHTSA) 2017年9月发布了《自动驾驶零碎2.0:平安瞻望》,建议汽车行业投入资源评价风险和测试车辆的网络平安隐患。2017年1月,欧盟网络和信息平安部门(ENISA)发布了《智能汽车网络平安与顺应力》的研讨报告(ENISA指南),提出了应对网络要挟,保证智能汽车平安的最佳理论和建议。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平安的法律。《网络平安法》对“网络运营者”在网络平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该当承当的责任,引入了“关键信息根底设备”这一新概念,并给网络产品和效劳提供者设定了标准。但是,由于《网络平安法》并非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因而能够无法无效应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平安成绩。
2017年12月29日,我国发布了《国度车联网产业体系建立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 )》(最终指南),明白将树立95个规范,其中20个规范与信息平安相关。
最初,应该强调的是,在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标准之时,我们该当特别留意防止守株待兔的作法,该当依据科技开展的实践需求,制定既符合人工智能自身的特征,又确保人类平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