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实呈现中国本土的创新图景,促进本土创新与全球创新的竞争与融合,《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发起了“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研发中心”评选活动。经过6个月的紧张评选,现已落下帷幕。
本次评选是国内首次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系统评估,也是国内首份关于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的榜单。
为保证评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环球科学》编辑部特别邀请多领域、多行业专家,组建了权威的评选委员会,包括:学术界和行业专家(20%)、行业学会及咨询机构(25%)、媒体人士(20%)、《科学美国人》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15%)、国内外科技公司负责人(10%)以及其他各界人士(10%)。
本次评选采取企业研发机构申报资料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环球科学》编辑部总计收到近百家大型本土与跨国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所有进入评选阶段的企业研发机构,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在中国境内成立2年以上,综合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二、近年来保持较高的成长,并且2013年度在科技创新上有突出表现,对本土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
评选委员会从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实力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模式、行业推动、跨国与本土协作等角度,进行初评、复评和终评三轮严格评选。在对企业研发机构的评选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的原则是:公正、客观、注重事实,对本土企业与在华的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注。
本次评选结果,包括一项综合奖(主榜单)——“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研发中心”;以及5个单项奖(单项榜单)——前瞻研发奖、新锐创新奖、本土推动奖、可持续发展促进奖和社会责任奖。同时,评选委员会特别设立了“媒体主编推荐奖”,邀请20余家主流媒体总编、主编,根据各企业研发机构在2013年度做出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所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进行提名。评选结果如下:
主榜单: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研发中心(排名按拼音顺序)
1. 3M中国研发中心
2. ABB中国研究院
3. GE中国研发中心
4. 华大基因
5. 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
6. 沈阳机床设计研究院
7. 陶氏化学上海研发中心
8. 微软亚洲研究院
9.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
10. 中兴通讯
单项奖榜单:
2013年度前瞻研发奖: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2013年度新锐创新奖:小米科技
2013年度本土推动奖: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
2013年度可持续发展促进奖:博世技术中心、杜邦中国研发中心
2013年度社会责任奖:欧莱雅(中国)
媒体主编推荐奖:
中国南车
IBM中国研究院
榜单反映的趋势:
评选的同时,《环球科学》编辑部对在中国设立的近百家企业研发机构进行了调研、采访与问卷调查,同时采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商务部、清华大学等相关政府与学术机构,透过调研与榜单评选,反映了中国创新工作的以下趋势:
1、中国本土企业研发机构进步明显
目前,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工作虽然仍由大公司主导——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了全国总研发投入的45%、新产品开发投入的44%和技术改造投资的70%,但民营企业的研发机构实力有很大提升,比如华为公司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
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多年来在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竞争与博弈中,促进了中国本土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机构在致力于本土市场的同时,开始向国外输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并且开始以更开放的态度,大胆进军海外,吸纳全球智力资源,服务于全球市场,比如中兴通讯在海外已建立十多家联合创新中心。
2、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正在进行深刻转型
目前,全球500强中已经有超过470家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和规模正在逐年扩大。本次参与评选的跨国企业研发机构的平均研发人员数量超过400人,硕士学历以上研发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50%。
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成为跨国公司母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参与评选的跨国企业在华研发中心中,50%以上都已成为除母公司在本国或传统区域研发中心外最大的研发机构,其功能职责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从母公司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而是更紧密地和母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研发中心合作,参与母公司的核心研发任务。
随着跨国企业在华研发中心在母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这些研发中心的角色也开始从“区域化”转向“全球化”,承担的研发任务不仅要考虑中国的需求,也要向全球其他地区输出先进技术与产品。而承担研发重任的领军人物,也开始从外籍研发人员向本土研发人员过渡;研究团队则大量出现外籍或有海外背景的人员,智力资源的流向,逐步从单向转入双向。
3、跨国协作成为研发的重要模式
无论是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机构,还是本土企业的研发机构,均已经把跨国协作视为核心技术研发的主要模式。本次参评企业研发机构的很多重要研发成果,大多是与多国的研发团队协作完成,很少由单一团队完成。
由于跨国协作必然会带来频繁的沟通与合作,而不同团队的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管理必须要处在较高的水平上,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合作项目,因此,建立与之配套的先进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就成为推进跨国协作和人才交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对企业研发机构提出的新挑战之一。
4、跨国企业的本土协作更加深入
跨国企业研发机构的本土协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与政府机构合作,促进当地经济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加快某些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联合培养高素质的本土人才,提高中国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掘、储备人才;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利用跨国企业本身的全球资源和行业优势,促进本土行业标准的国际化。
本次调查与评选中,跨国企业研发机构的本土协作在三个方向都大大深化,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联手西门子相关业务部门,和无锡市政府及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无锡的国家物联网项目建设,并开发基于物联网的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促进了当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微软亚洲研究院已与国内10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其中8所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共汇聚了计算机各研究领域的50余位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开展了近200个合作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多篇,联合培养学生超过1000名;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则参与了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诸多标准的制定,并利用母公司在相应领域的资源和行业地位,帮助国内的相关标准走向国际化。除了以上几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其他研发机构也在某一方面或三个方面开展着本土协作项目。
5、企业研发以应用研发为主,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本次调查中,各家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主要是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带来利益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具有基础科学研究倾向的企业研发中心比较少,占比低于20%。在这一点上,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研发机构做得更好一些,比如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朗讯科技下属的贝尔实验室。这些机构会同时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成为连接上下游创新链条的关键中间环节,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正因为如此,这样的研发机构诞生了很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技术,比如IBM沃森研究中心的超级计算机,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中国的科技创新要继续大幅前进,也需要这样的企业研发机构。
《环球科学》简介:
《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独家授权中文版,致力于通过纸质和数字平台,为读者与客户提供具有高度前瞻性的科技信息,关注科技进步将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杂志的内容涵盖电子、IT、材料、生物、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各大科技领域。
《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连续出版物,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之一。《科学美国人》官方网站(scientificamerican.com)与15个国际版本一道,为全球超过500万名读者、科学家、科技公司、科技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