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踩过1年的创业坑,我的认知有何不同

发布者:高夕
导读2016年10月,我开端组建全职团队创业。这1年多的工夫里,很多坑,该踩的、不该踩的,反正全都踩了。最近借着各城市线下大趴,跟圈柚们关闭心扉,聊了聊我这1年,在认知方面的变化。明天,也想要跟你们分享。我也想借此跟你们做个商定,从如今开端的每一年年末,我都会分享本人当年的认知变化。假如某一年,你们发现我居然没有任何生长,那就是时分取关我了,由于作为一家教育公司的开创人,1年都没有生长,那我没有任何资

2016年10月,我开端组建全职团队创业。这1年多的工夫里,很多坑,该踩的、不该踩的,反正全都踩了。

最近借着各城市线下大趴,跟圈柚们关闭心扉,聊了聊我这1年,在认知方面的变化。明天,也想要跟你们分享。

   我也想借此跟你们做个商定,从如今开端的每一年年末,我都会分享本人当年的认知变化。

假如某一年,你们发现我居然没有任何生长,那就是时分取关我了,由于作为一家教育公司的开创人,1年都没有生长,那我没有任何资历再做教育。

   一、最大的变化,是对“认知”的看法变化

   我们先考虑一个成绩——“认知=晓得”吗? 带着这个成绩,听听我的故事,就会有答案了。

我是2016年10月份开端拉团队创业的,去年是我创业走过的第一个年头。

其实,我在1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分,就有创业的想法。不过在事先,我也晓得本人没有预备好,所以还是先找了任务。

  但我没有遗忘本人的目的,所以 事先除了努力任务之外,我不断很留意学习“创业”。 怎样学呢?看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还有相似创业成功的20种办法、创业失败的99种缘由这种文章。

有没有用呢?

  回头看这一年的创业进程,会发现那些文章说得都是对的。但是呢? 我还是简直把那些错误,都犯了个遍。

   当然,很侥幸,公司没死掉,活得很好。

但我由此发现一个成绩,就是哪怕一件事情你在心中背诵一百遍,但落到举动完全是另一件事。晓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终身。

  所以,在我看来, 认知和晓得之间,差了好几条街。

踩过1年的创业坑,我的认知有何不同

  这 第一条街,就是了解。

举个例子,我们都听说过,创业要聚焦。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吗?

比方这个“聚焦”,是说开创人的精神要聚焦?还是说团队目的要聚焦?还是说产品线要聚焦?还是说商业形式要聚焦……

  深想下去,就会发现,本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这句话。 所以只要先了解,然后才有能够说我的认知有变化。

好,那么了解之后,这个事就变成本人的认知了吗?

  其实还差得远。 第二条街是认同。

为什么说认同才干成为本人的认知?比方说我如今了解了,聚焦的意思是说目的用户要聚焦,我针对一团体群,设计极致体验的产品,把它做透,就是聚焦。

假定这是我们的了解,但你会发现很多人不认同,为什么不认同?

由于创业公司其实是很焦虑的,刚开端没有太多支出,但是有收入,很焦虑。这时分,有一群用户来了,你真的认同“我不效劳他们,我要聚焦”的观念吗?

   我们能够了解了“聚焦”,但是由于不能认同而“失焦”了。

  所以, 了解之后可以认同,是构成认知的第二个根底。

  假定我们如今认同了,是不是就成为本人的认知了呢?我们还需求做到 第三点,就是举动。

  比方通知你的团队,我们如今要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做另外一件事情;比方把我们最近做的事情回忆一遍,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聚焦; 看看我们每天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跟你的目的是渐行渐远的,还是真正婚配的。

   只要我们举动之后,它才干逐步变成我们的认知。 为什么是逐步变成,而不是直接变成呢?

  由于我们还差 第四步,构成习气!

为什么认知还会与习气扯上关系呢?

想象一下,你是不是在任务很累之后,特别容易“破戒”?比方想吃渣滓食品,想玩游戏,不想去健身?

再想象一下,你是不是在很忙的时分,会遗忘一些好的任务习气,比方多廓清成绩、做好每日义务清单等?

  这是由于, 当我们任务十分忙碌的时分,当我们事情十分琐碎的时分,很多时分我们的思想带宽是变窄的 ,此时,大脑无法考虑应该如何做,而只会依照既定的习气去执行,惯性替代了考虑。

你们假如带团队就会有领会,有时分对团队十分焦急和无语:这事儿我不是说过了吗?你上次改了,为什么这次又犯了同一个错误?这其实是由于,忙。

  忙,招致ta又开端依照本人过来固有的习气来做事了,又开端回到本人过来的思想定势去了。 所以,你需求把一件事情构成习气,才干最终变成本人的认知。

  因而, 认知不等于晓得,它以晓得为始,阅历了解、认同、举动然后构成习气。

   二、2017年我有哪些新的认知

花了这么大篇幅讲我对“认知”的认知,那去年我究竟播种了哪些新的认知呢?

   首先,先上道,这比一切都重要

在决议创业之前,我觉得本人还没有预备好,由于我想做的是互联网教育,但是我既没有互联网的经历,也没有教育的经历,又没有做CEO的经历。

  所以 后来的想法是,先去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学习一下,然后再出来创业。

后来,圈外如今的COO(之前就是我的好冤家)杰西跟我说“你要预备多久啊?你都任务快10年了。再预备,你都快40岁了,还创什么业啊?!再说了,我觉得以你的才能,完全可以胜任的!”

我十分置信她,一狠心就下水了。当然,最近提起这个事儿,她说“我说过吗?我忘了,事先能够没走心吧,哈哈!”

  特地说一句, 我们在做很多决议的时分,往往就是差那么一点点,这时分你需求一个“勇于踹你一脚”的冤家。

如今回想起来,假如去BAT转一圈,创业的这些应战就不在了吗?其实还是在的。

  所以想说先上道,我觉得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不要想,虽然做就好,船到桥头自然直。 看他人踢球很羡慕,最佳方式就是本人也下场。

   其次,聚焦,聚焦,更聚焦

聚焦这个事其实挺难的。后面说过,道理都懂,但是能做到就不复杂了。

首先要保持很多东西,聚焦就意味着是说只能做那件事,而保持其他的能够性。

   创业公司,其实和一无一切的年老人是相似的。当你一无一切的时分,会想抓住一切的能够性, 但这个时分突然有人通知你说:不要!你把这个东西放下!别去拿!这时分真的是天人交兵。

因而,聚焦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但真的很重要。

   最初,不要停留在本人现有的层次上考虑成绩

我在创业之前,自认是一个比拟有思想高度的人。

原来做征询,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高管或许CEO,做的项目也都是企业战略和组织设计相关,不断觉得本人的战略思想和商业敏锐度都还不错。

但创业之后,我发现本人的思想高度还不够。

  为什么这样说?我是一个产品型的人。 产品型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

   首先,可以十分精准地辨认用户的痛点。同时,可以开收回合适他们需求的产品。 我自身在内容制造和用户体验提升方面,也能做得很好,从每周圈外办公室收到的用户零食就晓得。

创业初期,我觉得这些就是创业成功的充沛条件了。从逻辑上看,能晓得用户有什么痛点,然后能设计出体验十分好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的痛点,这事儿不就成了吗?

但后来,我出去融资的时分,才认识到,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在本人的认知层次上到达了一个逻辑闭环, 站在本人的角度上,“用户有成绩、我无方案、他情愿付钱”这个逻辑完全没成绩。

但是再往上一个维度呢?比方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呢?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下面的逻辑可以证明,这个事情能赚钱。 但是,除了赚钱,还要验证这个产品能赚大钱。比方,你做的这个市场规模只要一千万,那很快就会看到天花板了,你的做法和形式就完全不同。

  另外,除了赚钱、赚大钱之外, 还需求验证这个产品可以继续赚大钱,也就是商业形式在临时能否成立。

  所以我发现,思想是有不同的高度。 我们停留在本人的这个高度考虑,觉得逻辑完满的时分,再将它拔到高一个层级的逻辑,能够就不成立了。

【本文为协作媒体受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一切。文章系作者团体观念,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络原作者及原出处取得受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络(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