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作为全球挪动市场已经的两大巨头,黑莓和诺基亚在长久辞别该市场之后,于去年又东山再起。但如今,人们仍在等候他们的产品能再次给我们留下深入印象。
去年2月,诺基亚和黑莓两大手机品牌均列席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盛会“世界挪动通讯大会”(“MWC”),并向世界宣布重新回归。
但如今,整整一年的工夫过来了,我们仍在等候他们能有一款重磅产品,至多让其中一家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回到挪动通讯市场的聚光灯下。随着这两家公司在过来的一年中至多推出了8款Android手机,但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协助他们改变乾坤。
在以后这个由iPhone和Android“双垄断”的全球挪动通讯市场,估计黑莓和诺基亚曾经很难再回到他们2010年之前的高度。但如,假如这两家公司的回归以失败告终,就意味着在这个日益由苹果和三星主导的市场,消费者将面临更少的选择。
调研公司IHS数据显示,在过来的一年中,诺基亚的手机出货量还不到600万部。IHS以为,关于诺基亚而言,1000万部的出货量曾经是个宏大数字了。另一家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黑莓的手机出货量约为17万部。相比之下,苹果一个季度就售出了7730万部iPhone。
现实上,诺基亚和黑莓较低的手机出货量也并不非常令人感到不测。毕竟,他们的回归也只要一年左右的工夫。而在手机市场,复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够需求数年的继续投资和营销。
黑莓首席商务管(CCO)弗朗克斯·马修(Francois Mahieu)称:“关于诺基亚和黑莓,人们希望他们用几个月工夫就能搅起腥风血雨,偏重新占领市场。但现实上,这需求工夫。”
在将来数月,黑莓和诺基亚都将推出新产品,在回归的路途上再次做出努力。昔日清晨,诺基亚品牌手机代工厂商HMD在MWC大会上发布了四款产品,辨别为Nokia 7 Plus、Nokia 8110 4G版、Nokia 1和Nokia 8 Sirocco。下个月,估计黑莓也将发布老手机产品。
关于黑莓和诺基亚,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需求的不只仅是一次耀眼的发布会,或许是更大面积的展现摊位,来吸引那些集中在三星Galaxy S9和S9 Plus身上的留意力。相反,他们要推出一些高端的手机精品,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能与竞争对手相媲美。
诺基亚:不拿下中国和美国市场难有作为
一年前,诺基亚手机满足了粉丝们的一个最大愿望:改用Android软件。但虽然曾经推出了6款手机,但没有一款可以真正感动人心。在智能手机市场寂静多年后,诺基亚还有太多的中央需求追逐。
2013年收买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微软将诺基亚手机的零碎由塞班(Symbian)改为自家的Windows OS。三年后,诺基亚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诺基亚品牌重返手机市场的方案。依据该方案,诺基亚独家受权HMD global在将来十年消费诺基亚品牌手机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后来,HMD global又将诺基亚手机的零碎改为Android。
由于市场上并不乏Android手机,诺基亚手机如今只能以有竞争力的价钱来吸引消费者。但是,HMD Global推出的诺基亚2、3、5、6、7和8都达不到经典手机3310的高度。
有剖析人士称,以后全球大局部消费者次要经过挪动运营商来购置手机,诺基亚可以经过硬件特性化(如2012年推出的4100万像素的PureView摄像头)与对手竞争,但其成功的最大时机在于与全球更多的挪动运营商协作。
硅谷征询效劳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剖析师卡罗琳娜·米拉尼斯(Carolina Milanesi)以为:“HMD/诺基亚的最大成绩是:不打入美国市场,他们的成功还能否持续。不能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博得份额,诺基亚不能够有太大的提高。”
黑莓:还活着,但也仅此而已
在诺基亚瞄准入门级和中端市场之际,新的黑莓手机却瞄向高端市场,并推出了新产品KeyOne。
在去年的MWC大会上,中国厂商TCL经受权后发布了最新黑莓手机KeyOne。该手机采用了经典的物理全键盘设计,并强化了平安功用以投合企业用户。后来,TCL又推出了大屏黑莓手机BlackBerry Motion。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TCL为往年预备的新黑莓手机。但在日前开幕的MWC展会上,黑莓手机一位高管表示,将来几年希望能拿下高端手机市场至多3%的份额,最多可到达5%。
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与运营商协作方面,黑莓要比诺基亚有优势。黑莓首席商务管马修称:“关于我们而言,头号要事是把再次把黑莓手机推向全球。”
马修还泄漏,KeyOne手机现已在全球50多个国度开售。黑莓的另一个战略就是经过提供平安功用来吸引企业用户。马修说:“黑莓手机将成为企业员工的第三个选择。”前两个选择自然是苹果和三星。
但征询效劳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剖析师米拉尼斯称:“令人遗憾的是,我以为黑莓高估了企业市场的规模,同时低估了进入该市场的难度。”(编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