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港股市场价值重构,谁是下一个崛起者?

发布者:高熙
导读随着港股医药公司不时添加投入规划在研管线、港交所拓宽新规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将来一定会有一批以研发为导向的小型制药公司或新药研发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也会有局部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追求转型。近两天来,港股市场上医药概念股可以说是一片向好之势。截至10日开盘,医药股涨势持续。涨幅最大的,以李氏大药房为首,涨幅为6.22%,其次则是康哲药业,涨幅5.9%,微创医疗涨幅也有4.35%
港股市场价值重构,谁是下一个崛起者?

随着 港股 医药 公司不时添加投入规划在研管线、港交所拓宽新规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将来一定会有一批以研发为导向的小型制药公司或新药研发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也会有局部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追求转型。

近两天来,港股市场上医药概念股可以说是一片向好之势。截至10日开盘,医药股涨势持续。涨幅最大的,以李氏大药房为首,涨幅为6.22%,其次则是康哲药业,涨幅5.9%,微创医疗涨幅也有4.35%,而包括石药集团、中国中药、 复星医药 、三生制药等在内的一系列制药公司,涨幅也均在2%以上。

有剖析以为,近日医药股走势之所以如此微弱,一方面是由于正值两会时期,医药话题是必不可少的重点讨论议题且利好声响频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3月中下旬开端也是医药公司集中发布去年业绩的工夫段。但更重要的一个潜在要素不可无视,即港股上市新规的行将实施,给港股医药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港股市场相较于A股市场原本同类型的优质公司估值就更低,也就意味着会由于估值高地的存在而备受关注。而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同时也拥有一些极具特征的稀缺标的,如基因分解和细胞免疫医治(CAR-T技术)的龙头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生物制药外包效劳(CRO业务)的龙头公司药明生物,市值宏大且将来增长明白的大型公司如三生制药、石药集团、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此外还有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中国中药、大输液龙头石四药等等特征企业,可想而知,随着港股上市新规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的进驻、拥有生物科技优势明星公司的到来,无疑都将使得港股医药市场不再宁静。

1、市值向龙头集中,估值各不相反

港股市场价值重构,谁是下一个崛起者?

数据来源:wind

(市值统计截至2017年12月29日停盘,按市值大小排序)

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度最初一个买卖日停盘,整个港股市场上一共有116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总市值则到达了12464.3亿港元。

但在这116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之中,市值在1000亿港元以上的则只要两家,一家是复星医药。这家2016年底市值才仅为550亿元的公司在很短的工夫内市值迅速增长,并稳居千亿市值俱乐部,而随同着这一进程的是不时发作的巨额投资、并购。 另外一家则是中国生物制药,这家曾以首仿药研发为外界所知的公司如今也正将视野更多的转向创新研发,其研发费用也不断在同类型公司之中位居前列。

而市值在500亿港元至1000亿港元之间的,则仅有6家,详细来说则包括石药集团、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白云山以及药明生物。市值在100亿港元至500亿港元之间的则绝对较多,为17家。按此计算, 在香港上市的116家医药类公司中,前21.6%的公司占据了全体市值的84.8%,市值向龙头集中的趋向曾经非常分明。

实践上,即使是放到美国市场之中,制药板块依然会出现出相似的趋向。依据Bloomberg统计,截至2018年1月30日,依照500亿美元和100亿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美元为市值划分区间,制药板块500亿美元以上市值公司约16家,占美股制药板块公司数量2.6%,但市值占比却到达了68%,发明了19648亿美元的市值。100-500亿美元市值公司共有19家,市值占比在16%左右,发明了4573亿美元的市值。前35家100亿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只占美股制药板块5.7%的公司数,总市值到达了2.4万亿美元,占了制药板块84%的市值。

但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异样是排在市值排行的前二十位,每家公司所对应的PE却大不相反,也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其的估值与认可水平完全不同。PE最高的两家公司,一家是药明生物,PE高达295.19倍;而另一家在是金斯瑞生物科技,PE为158.48。

金斯瑞之所以备受认可,无外乎两方面缘由。 其一,金斯瑞是目前国际少有的在CAR-T范畴有本质性停顿的公司。 在2017年CAR-T疗法大迸发的背景之下,金斯瑞的存在无疑会吸引越来越多资本的留意; 其二,金斯瑞曾经凭仗实力拿下了来自国际、国外的多起重磅协作, 如2017年12月,金斯瑞就与杨森就CAR-T疗法达成了研发和商业化协作协议,首付款高达3.5亿美元,这也代表着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企业正凭仗着与全球同步或抢先的技术完成与国际巨头公司的全球协作。

而药明生物之所以博得如此高的PE,一方面自然是由于业界关于药明系自然的推崇,但更重要的是药明生物作为生物制剂CRO龙头,本就有着不俗的实力,再加上生物制剂外包市场开展迅速,需求微弱。

依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效劳市场由2012年的48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84亿美元,契合增长率为14.9%,而随着全球市场的开展,我国生物制剂研发效劳市场也有2012年的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亿元,复合增长率则为30.5%,作为生物制剂CRO龙头企业,自然无望享用行业扩容的红利。

PE最低的,则是阿里安康,其市盈率为负的160.61。这在很大水平上是由于承载着马云“医疗梦”的阿里安康自上市以来根本不断处于盈余形态。

2、新军入局,市场生变

目前曾经明白的是,随着港股市场打破性的放开,将来更多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将会在港上市,港股医药市场将迎来新的参与者。

详细来说,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旗下联交所发布决议落实方案拓宽现行的上市制度,次要将在《主板规则》新增两个章节,包括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支出的生物科技发行人,或许是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型即创新产业发行人,在作出额定披露及制定保证措施后在主板上市。

但此项规则同时有一些详细要求,如仅限于生物科技公司且预期最低市值不得少于15亿港元;拥有至多一种已经过概念开发流程(如FDA的一期临床实验);曾有至多一名资深投资者停止投资;具有125%营运资金,至多在上市前两年次要从事现有业务。这些条件为待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这就改动了在此前纳斯达克作为研发型药企上市首选的状况。并且思索到美股企业估值普遍偏低,因而港股较美股而言会有更理想的估值,而较A股而言则有更为理想的海内并购条件。

但光大证券的研报《从成熟市场看港股研发型企业价值重估》以为,港股上市新规,不只会对将来有志愿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大有裨益,而关于目前港股市场上现有的研发型企业来说也是一次估值体系失掉重估的时机。“将来一定会有一批以研发为导向的小型制药公司或新药研发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也会有局部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追求转型。”为此,光大证券对港股中国生物制药等五家研发型药企的在研种类中处于较为前期阶段的种类停止了梳理。

中国生物制药:研发标杆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的正大天晴是国际一线梯队里的优质药企,是港股研发 型药企的标杆,16年的研发费用超越16亿港元,在国际药企中首屈一指。公司在各范畴的研发规划片面并且进度抢先,在肝病、心血管、抗肿瘤范畴 优势分明,全体研发、销售微弱。

从产品线来看,其目前的产品范畴医治触及肝病、肿瘤、呼吸、感染、消化等多种大病种范畴,10多个年销售过亿元的产品构成了“亿元产品群”,其中年销售额超20亿元产品2个,辨别为国度一类新药天晴甘美和国际首家上市的恩替卡韦分散片。抗肿瘤范畴也构成了共同的产品线,血液肿瘤产品地西他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国际首仿;实体瘤产品卡培他滨获批上市。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在创新药、仿制药储藏方面非常丰厚,累计有临床批件、临床中、报消费的在研产品超越400个,产品规划有序,创新药和仿制药偏重,绝对于国际大局部产品单一的化药企业来讲,公司将不时经过新产品锋芒毕露。

石药集团:高端转型

石药集团是国际抢先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主营成药和原料药两大产品线,成药业务板块又分为创新药板块和普药板块,其中公司创新药成为开展的次要动力,公司曾经从原料药企业成功转型成高端创新药消费商。

石药集团现有的中心产品恩必普积极开辟空白市场、渠道下沉,维持30%以上高速增长,其中注射剂剂型归入新版医保空间宽广; 抗肿瘤产品群逐渐构成,进入高速增临时:抗肿瘤产品人民币多美素、津优力坚持高速增长。肿瘤销售团队增速较快。公司加大了对代理商学术推行的力度,效果开端逐渐显现。估计 17/18 年抗肿瘤产品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点,无望完成60%以上高速增长。

此外,石药集团研发与并购双轮驱动:原料药业务方面维C、咖啡因业务运营溢利增长迅速。石药集团应用这块业务改善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和并购方面。2018年 1月石药集团收买武汉友芝友双抗平台,进军生物药范畴。目前石药拥有超越70 个在研种类。

三生制药:领头生物制药

目前,三生制药拥有七个生物产品。受害于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其中心种类益赛普、特比澳、益比奥和赛博尔2018年将进入发力增临时,无望较快构成打破 10 亿的产品群。其在生物药范畴规划抢先且片面,随着中心产品的放量及新产品的逐渐补充,生物药抢先位置日益稳定。

除此之外,三生制药也积极规划糖尿病范畴,辨别收买GLP-1产品百泌达和百达杨,从目前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格式来看,两款产品市场浸透潜力大。此外,三生从礼来取得胰岛素产品优泌林在华分销和推行权。随着团队整合的推进,将来 糖尿病业务的利润率无望提升至 15-20%。三生制药还与中信产业基金成立合营公司,将收买Therapure的CDMO中心业务。

绿叶制药:整合全球资源

绿叶制药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专业制药企业,目前有34种上市产品,中心产品包括力扑素、希美纳、血脂康、麦纳通、贝希及卡巴拉汀贴片。2016年其在肿瘤科、心血管零碎、消化与代谢零碎及其他医治范畴的产品销售额同比2015年辨别增长12.5%、4.9%、18.4%及80.9%,总支出达29.18亿元,同比增长13.8%。2017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支出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完成净利润3.85亿元,净利润率到达20.8%

目前,绿叶制药以集团化运营管理,销售推行方式以学术推行为主,销售网络掩盖全国,同时公司并购整合能弱小,2017年收买欧洲Acino子公司,取得了透皮制剂和植入体技术平台,切入中枢神经零碎、疼痛等范畴,2017年下半年收买2个单抗产品。经过内涵并购取得的产品可以和公司现有业务构成协同效应,同时也协助公司翻开了更大市场。

研发实力雄厚,四大平台在研管线丰厚是绿叶制药的最突出特点。目前绿叶海内研发产品拥有超越10个在研产品、其中5个在美国进入临床阶段,1个在欧洲进入临床阶段,中国在研产品线包括11个肿瘤药物、12个中枢神经药物和4个心血管代谢药物。梯队散布合理的在研产品线构成了绿叶在研发范畴较强的中心竞争力。

丽珠医药:单抗、微球双平台规划

丽珠集团作为中高端专科制药企业,目前曾经在液体活检范畴、细胞医治范畴、抗体药和基因测序几大范畴都有规划,是国际为数不多的各个范畴规划片面的公司之一,其特点在于销售和研发才能都较为微弱。2017年前三季度丽珠医药完成营业支出65.21亿元,同比添加13.9%。

丽珠医药注重研发,在研平台次要有单抗和微球两个研发平台,为其在研管线提供继续驱动力。丽珠医药在单抗范畴规划重点突出且进度处于国际药企前列。微球制剂平台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目前研发竞争较小,估计将来产品线将颠簸推出。


港股市场价值重构,谁是下一个崛起者?

2018年3月23日,亿欧将在广州举行 GIIS 2018第三届医药将来首领峰会 ,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抢手话题,携手业界大咖停止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办法论给行业带来新考虑、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