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周鸿祎:一切的商业形式都是试出来的

发布者:丁同
导读一、一切的商业形式都是试出来的一切的商业形式都是试出来的,重点在于试错的本钱能否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推崇无畏的探究肉体,但这种无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先停止微创新,切不可押上全部身家“赌一把大的”,这不是无畏,而是作死。古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探究,意指一步步探寻探索,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曾在《精益创业》一书中分享了他的观念:用最复杂的办法创新,用本钱最低

一、一切的商业形式都是试出来的

一切的商业形式都是试出来的,重点在于试错的本钱能否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我推崇无畏的探究肉体,但这种无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先停止微创新,切不可押上全部身家“赌一把大的”,这不是无畏,而是作死。

古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探究,意指一步步探寻探索,

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曾在《精益创业》一书中分享了他的观念:用最复杂的办法创新,用本钱最低的办法创新。

这种观念和我关于微创新的看法如出一辙。我向来以为对商业形式的探究,应该用比拟复杂的方式,先做一点小尝试,假如行不通就赶忙改,假如实在可行便可逐步加大筹码。


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的一家酒店,当顾客结完账分开时,门童会随手递给顾客两瓶冰冻的矿泉水。 

关于酒店来说,这两瓶水的本钱实属九牛一毛,却能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感——从这家酒店开车到最近的机场大约需求40分钟,两头简直没有加油站和休息区,这就意味着沿途无法获得补给。 

要晓得,拉斯韦加斯接近沙漠,冬季常常呈现35摄氏度以上的低温,顾客在前往机场的车程中无疑需求补充水分,此时这两瓶水正好派上用场。

请留意一个细节:酒店送出这两瓶水的工夫是顾客结账之后,严厉意义上说,这两瓶水属于酒店的馈赠。想象一下,假如顾客下回再来“赌城”,会选择哪家酒店下榻?

鉴于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效劳还是产品,一家酒店都很难在同行中锋芒毕露,同业竞争极为剧烈。

拉斯韦加斯的这家酒店仅为三星级,在酒店林立的“赌城”并不具有分明的竞争优势,但是该酒店却从“送水”这个细节动手,为客户营建出一种温馨、周到的感受,从而吸引了少量的回头客。

我以为这就是一种微创新。

很多人习气将“微创新”和“推翻式创新”统一对待,以为前者就是小打小闹,然后者就要敲锣打鼓。

在我看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现实上,

世界上最早的复印机是美国施乐公司创造的,这一时期的复印机是典型的面向企业的产品,体型宏大,设置在专门的房间由专人维护。

后来,佳能公司减少了复印机的体积,研收回世界上第一台台式复印机。

和大型复印机相比,佳能的台式复印机有着有数的缺陷,比方复印不清、糜费纸张等,但其做到了一点——将复印复杂化,从面向企业的产品走向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市场,这就是微创新的价值所在。

微创新往往很难让大公司发觉到要挟,这也给了佳能公司完善产品的时机,台式复印机开端一步步蚕食大型复印机的市场。 

如今,施乐的这种大型复印机曾经演化成疾速印刷中心,而小批量的复印曾经成为台式复印机的专属舞台。

我们鼓舞创新和探究,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别是对很多创业公司和产品经理来讲,他们怀揣宏大的理想,却不具有一夜之间推翻世界的资源。

所以,无妨,能够在短工夫内看不到分明效果,但经过点点滴滴的积聚,最初就有能够改天换地。

需求强调的是,,实践上很多被以为极具创新力的产品,都是经过继续的微创新才变成最终大家看到的样子。


我不断毫不粉饰本人对乔布斯的崇敬和敬仰,他凭一己之力,彻底改动了手机市场的全体格式,在业界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但无论是晚期的iPod(苹果的便携式多功用数字多媒体播放器),还是后来的iPhone,这些产品都不是苹果公司的全新创造,而是一次又一次微创新的效果。 

iPod是苹果公司在老式MP3根底上停止微创新的产物,乔布斯发明性地为MP3提供了能装进1000首歌的内存,让iPod用起来比其他MP3产品更舒适、音质更好,这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

iPhone也是如此,苹果公司并不是第一家在智能手机上装App的公司,但是苹果手机的零碎最流利、外观最美观,这些都是一次又一次微创新的后果。 

苹果公司能有昔日之成就,说究竟是微创新的成功。

现实上,一切伟大的创新性产品都是从微创新踏上征程,为用户提供一种更方便、更复杂的体验。由于切入点非常巨大,巨头后来并不在意,以致最初被一点一点地蚕食。

360便是这样起步的。

2005年时,很多杀毒软件厂商不屑于查杀流氓软件,它们的利润来源集中于病毒查杀范畴,但这是360迈出的第一步。之后我们开端尝试打补丁、杀木马,巨头们异样也没有在意。 

360真正进入巨头们的视野,是在我们积聚了少量用户、成功获得融资,技术也获得打破性提高之后,但此时他们曾经追悔莫及。 

已经有人问我:推翻式创新是战略,微创新是战术,二者应如何结合?

我以为这种提法自身就是个错误。

其实,推翻式创新仅是“马后炮”而已,每个推翻式创新都源自一次次的微创新。

,由于举措太大,我们没有才能做到,市场也不会给我们时机。

要晓得,改动消费者的运用习气可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亚马逊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4年,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已经主导设计过一款手机——Fire Phone,却遭到各界的普遍批判,兵败滑铁卢。在我看来,其失败的次要缘由是太超前了! 

杰夫·贝佐斯一开端就为Fire Phone打起了和iPhone抗衡的旗帜,力图经过技术的改造推翻iPhone的市场位置。

为了让Fire Phone完成静态视角的设计方案,贝佐斯甚至在手机四角安顿了4个摄像头,以便Fire Phone可以在完全黑暗或是佩戴太阳镜的条件下辨认用户面部表情。

虽然听起来很酷,但是关于这项贝佐斯引以为傲的技术,消费者并不买账,他们以为该设计分散了用户的留意力,毫无用途。

微创新实践上是一种办法论,是从用户需求动身、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思绪,而不是闭门造车地研发某种跨时代的技术——这种技术假如找不到为用户发明价值的运用场景,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我很尊重创新,也佩服贝佐斯的勇气,但是步子太大了,更容易摔跤。

用户可不会由于一家公司研发了某种新技术,就选择这家公司的产品。他们只会问一个成绩:你的产品能帮我处理什么需求?

目前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曾经不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了。我觉得缘由有很多,但一定不是共享单车厂商技术不行或许没有想法。

它们之所以没有做那么多的技术创新,我觉得其中一个比拟重要的缘由是,假如在共享单车上做了太多的技术创新,那么每辆单车的本钱就会进步很多,对资本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居高不下的毁坏率也是缘由之一。

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

假如你在路边看到孤零零的一辆共享单车,在很长一段工夫内都无人问津,那么这辆车一定是坏的。

这种说法或许有失偏颇,但也从正面反映了共享单车毁坏率极高的现状。

在这种状况下,假如共享单车厂商在自行车上停止了少量技术创新,或许为共享单车加装了较多值钱的零件,比方加个太阳能充电板,我觉得有很大能够会被某些心怀叵测之辈据为己有,从而进一步添加共享单车被损毁的概率。

回到用户需求的角度,关于共享单车的用户来说,第一关注点是能不能在需求时疾速找到车。

前者是刚需,后者则属于体验晋级。

如今市面上的一些共享单车虽然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架不住车辆供应充足、调度及时,能较为无效地处理用户的刚需。 

假如让我为共享单车厂商们提供建议,我觉得应该老老实实地做一款十分皮实、怎样也摔不坏、轮胎不漏气、永远不会掉链子的自行车,能够会愈加实践。

二、任何商业形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很多初创企业在创新时,往往拘泥于概念的纸上谈兵,却忘了创新的内在价值。 

我建议大家不要自觉追逐概念,创新应该是在以下两种根底之上树立的。 

这是指要发现用户的刚性需求,找到用户在运用产品进程中不方便、不舒适的中央,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动,提升产品的价值。 

比方改动用户习气,将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容易、更复杂。

我不看好那种不可继续的创意,也不会做这种时机型生意。

这种生意很可怕,即便挣了几千万元,也永远不晓得下一个一元钱在哪儿。反观那些比拟伟大的公司,一定都有一个可继续开展的商业形式。

这么多年来,所谓的商业形式不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过于追求把本人的商业形式说得很清楚。

实践上,能说清楚的商业形式,根本上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

复杂来说,任何商业形式都源自企业对用户需求和痛点的了解。

一种商业形式在探究、生长的进程中,大少数时分是由用户引导着向前开展。假如你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形式不能够成立。

反之,一些巨头之所以会丢掉一些商业时机(严重的甚至丢掉基业),很大水平上是由于他们在阅历了一些成功的形式之后,丢掉了对用户的猎奇和了解,对新事物的判别不盲目地带上了形式的框子:

有形式吗?能赚钱吗?能有多少营收?……

一旦找不到答案,就会随便保持这个项目,从而与时机失之交臂。

因而,在创业初期,假如有人问你的商业形式是什么,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想得太多容易出成绩。

有些创业者在结构商业形近一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力度,各种管理政策不断出台,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都保持着谨慎看好的态度,但是安方丹却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当前是“风口上的大象”,技术正是这股风的原动力。式的时分喜欢从行业高度来看。

比方中国的教育产业将来有多大、中国医疗产业将来有多大、中国有多少用户……把商业方案书写得好像政府报告普通,大而无当。这样的方案书很难失掉投资者的喜爱。

现实上,最好的做法是向投资方踏踏实实地交底

三、商业形式底层根底打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完成盈利

复杂说来,就是你研发了何种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给哪些用户发明哪些价值,如何让用户看法理解这个产品,以及该产品如何盈利。

因而,你要时辰问本人:

我是不是真的打通了用户的痛点?

我是不是真的让用户离不开我?

我是不是真的把产品体验做得很好?

我是不是真的疾速圈到了很多用户?

我供认我不是一个战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没有他们站得那么高。但是切身阅历通知我,每往前走一步,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用户之后,就会看到更多的时机。 

实践上商业形式就是这样不时尝试和调整出来的。特别是在互联网范畴,还有很多后人没有走过的路。越是这样,商业形式就越需求不时试错、不时积聚、不时调整。

我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红包。微信的一些功用,假如让我来操刀,我以为我也能想清楚,但微信红包我一定想不出来。

后来有人专门为我解说了一回,我忽然就明白了。北方企业有过年发红包的习气,南方企业没有这个习气。这真的属于深化骨髓的文明差别,我没有阅历过,自然很难想明白。

最早360做平安软件和收费杀毒的时分,很多人也看不懂(包括我们的股东)。

上面两种创新产品,就曾让我这个互联网老兵看走了眼。

滴滴、快的之争,不只改动了出行行业,甚至改动了官方立场,创新的力气令人咋舌。

现实上,已经有一家后来很知名的打车软件平台找我谈过投资,遗憾的是事先我并没有看到它的开展趋向。

由于事先的我生活曾经处于小资程度,出入都有汽车,曾经很多年没有打车阅历了。

所以,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而是用我本人的习气思索成绩。

2016年被称为直播行业的迸发之年,在此之前也曾有一家游戏直播平台找我协作。

事先的直播被定义为网络秀场,远没有如今这般炽热。我历来不去秀场,也根本不打游戏。 

我对游戏的理念还停留在早些年的那种网络游戏,如今哪种游戏盛行我都不晓得,这种观念无疑曾经过时了,很难让我成为一个新时期的游戏玩家。 

因而,我很难了解居然有人情愿长工夫看他人打游戏,于是,我又回绝了这个项目。

有时分,一些创新的产品能够大家事先都看不懂,却有能够成为推翻传统的力气。

2017年,共享充电宝热力十足,很多人都来讯问我关于共享充电宝的看法。

我的车上常备充电器,我能够不是共享充电宝的典型用户。但是你要晓得,中国有将近10亿的手机用户,其中有很大一局部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刷微信、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看直播。

所以,无论手机电池多么微弱,在多款顺序的共同“摧残”下,根本都坚持不了一天,这就让充电宝属于刚需了。

手机行将没电的痛,置信很多人都曾领会,无疑这是一大痛点。最少一天用一回,频度也比拟高。

刚需、痛点、高频,你会发现共享充电宝居然同时包括着极致产品的三大关键要素,那么它就有成功的能够性。

我以为,像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这类产品,无疑是有用户价值的,但在现阶段并不一定可以发生营收价值。

新近的产品大多自带营收价值——产品处理了用户的某方面需求,用户便为之付费。

如今的市场竞争过于剧烈,尤其是已经炽热的O2O概念开了补贴的先河,所以如今的很多产品在推行阶段都采取收费战略,有的企业不只不从产品上赚钱,甚至还贴钱发红包补贴用户,这便形成了以后的一些产品没有营收价值的现状。

当然,这种状况不能够成为常态,没有任何资本情愿承当永无尽头的烧钱压力。

企业烧钱的目的在于疾速启动市场、靠拢用户。当用户量越来越大的时分,产品的商业价值便会自然显现。

举例来说,将来推翻滴滴出行的能够不是第二个滴滴出行,而是共享单车。

要晓得,共享单车的运用频率可比打车高出许多,在用户运用次数多了之后,共享单车厂商便能较为精确地掌握用户的骑乘习气,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的力气。 

比方,在某次用户要解锁运用共享单车的时分,共享单车没准就会提示用户:你看,你这5公里骑得也挺累的,我给你叫个出租车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商业形式不是坐而论道得来的,也不是媒体高谈阔论讲出来的,而是在用户需求的引导下,创业者们不时地打磨、探究出来的。

 也许充电宝的产品形状还会在资本的推进下不时变化,有更新的产品被研收回来,比方带着屏幕的智能充电宝。这样一来,完全有能够降生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

当我们确定了商业形式,接着就要从用户效劳、产品创新的维度把护城河加深,进步竞争壁垒。在拥有了较大的用户基数之后,很多事情便在挪动互联网的支持之下成为能够。

且让我们将脑洞开得再大一些:

当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越来越多时,将来也能够推翻领取范畴和社交范畴……我觉得,这就是挪动互联网和创新的魅力所在。

关于很多创业者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回归创业的实质,去思索如何将产品的中心功用做好,让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效劳以及更大的价值,从而取得超预期的用户体验,而不是自觉追随企业估值。

我建议创业者,特别是智能硬件创业者忘掉一些资本的喧嚣,不要太深谋远虑。既然曾经选择了一条明日之路,就一定不会是昔日最狂躁的风口。

这条路需求工夫,需求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引诱。至于是不是被他人看成“独角兽”,一点都不重要。

我希望在将来,产品的质量和质量都被视为一个产品的根本功用,而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应该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衔接器,这也是我们很多互联网产品创新的方向。

AD: 6月15日,北京千禧大酒店!猎云网将与您相约“破界·推翻——猎云网2018年度区块链产业峰会”,共同见证行业嘉宾的思想洞见与最新前沿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