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蚂蚁金服重心转移:不做金融转做技术输入,图啥?

发布者:刘原东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称,蚂蚁金服将来重心将由领取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效劳,目的是技术效劳占支出比重由去年的34%升至65%,与此同时,京东金融、百对于互联网金融P2P企业来说,支付市场完善的标准和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格局,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度金融等都曾有过“不做金融”,转做技术输入或许其他效劳的说法,在消费

蚂蚁金服重心转移:不做金融转做技术输出,图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称,蚂蚁金服将来重心将由领取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效劳,目的是技术效劳占支出比重由去年的34%升至65%,与此同时,京东金融、百对于互联网金融P2P企业来说,支付市场完善的标准和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格局,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度金融等都曾有过“不做金融”,转做技术输入或许其他效劳的说法,在消费金融万亿蓝海井喷的当下,这些金融巨头们看似有悖常理的做法也惹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蚂蚁金服为何要发力技术输入?这关于其它金融科技公司能否具有跟风和自创的意义呢?

监管、市场、市值或为关键诱因


不断以来,蚂蚁金服给人的印象更多地是一家金融公司,无论是芝麻信誉、领取宝,还是借呗、花呗等功用,它们提供的都是金融消费效劳。而这些业务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宏大无比。

如今,它却高调的表示要保持这块“肥肉”,据理解,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在五年内,技术效劳将占蚂蚁金融支出的65%,同时,蚂蚁金服的金融效劳支出估计将从估计的11%下降至6%,而领取的支出将从2017年的约54%降至28%;蚂蚁金服全体支出估计从2017年到2021年每年增长40%。

由此可见,蚂蚁金服业务重心转移并不是说说而已,现实上,金融科技,自身也是金融+科技的“混血”组合,关于二者的侧重其实不断以来都备受争议,在笔者看来,蚂蚁金服向技术方面“倒戈”,这一举措自身既是内部环境倒逼的后果,同时也顺应和市场需求的必定选择。

先说内部要素,不少评论人士以为,“金融范畴监管方面的复杂和多变,使得不少科技金融的巨头们做出相应的选择。尤其是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时收紧,无论是在领取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还是小额存款、消费金融等范畴,互联网金融巨头们遭到的限制也变的越来越多。”产业将来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这也倒逼着巨头们做出相应的选择。

公司定位是技术效劳商的角色,业务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样的话遭到的政策压力也势必会小很多。

当然了,政策外因是一方面,而且关于蚂蚁金服这样的巨头来说“合规”自然不是什么难事,本身业务开展的需求才是业务重心转移的关键,而这次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晋级大势所趋:传统金融技术需求日益明显

让更多人享用到便捷的金融效劳是普惠金融的原始初衷,据理解,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空间在百万亿级别,市场空间极大。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群并没有被央行征信体系掩盖,难以取得金融上的支持。无论是从金融效劳意义还是从商业意义来讲,这局部人群的拓展成为大势所趋。但是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风控方面的短板,需求借助第三方的金融科技实力停止风控。

除此之外,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衰亡,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将来趋向。但很多传统金融平台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不具有技术研发实力,因此“借势”科技巨头们,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便成为大势所趋。

2017年3月28日,建立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协作协议;6月16日,工行与京东正式签署片面协作协议,单方将在金融科技、批发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等方面展开协作;6月20日,农行与百度达成战略协作,单方还将组建结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辨认、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探究;6月22日,中行官网宣布“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结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由“互怼”到“联姻”,银行巨头联手BATJ成为常态,关于中小银行等其他传统金融范畴玩家来说自然也需求如此。

2.科技公司or金融公司:市值驱动下的业务重心转移

蚂蚁金服IPO最近一段工夫不断都是外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既然要上市就要对公司有所定位,那么蚂蚁金服究竟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呢?

首先,从监管来看,监管部门的确是把蚂蚁金服当做金融公司停止监管;从业务来看,蚂蚁金服的次要业务,包括借呗、花呗、领取宝的确属于金融行业。而且蚂蚁“金”服,望文生义,更多人情愿置信蚂蚁金服是一家金融公司。

但是关于蚂蚁金服来说似乎并不喜欢这个称号,由于从领取宝降生伊始,蚂蚁金服其实不断都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做平台做领取,金融业务只是后来的衍生品。

尤其是关于IPO在即的当下,蚂蚁金服更要确立本人“科技公司”的称号,很早就开端做业务重心转移的事情,这其实是由于人们对科技公司的估值往往比拟高。这就和这段工夫的小米一样,小米不断标榜本人是科技公司而不是硬件厂商。在此之前也是往年上市的爱奇艺异样也是如此,在其很多市面上的公关稿件中,也表示不只是一家视频公司,更具有了科技公司的属性。

毕竟就目前而言,以后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中,绝大少数还都是科技公司,全球体量排在前列也是作为科技公司的Facebook、谷歌、苹果等,国际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的体量和声望也都比其它行业要强,而且在市盈率方面,科技公司要比金融公司高得多。

3.由从业者到供给商:技术“开源”,生态想象无远弗届

其真实互联网的江湖里不断都传播着“掘金者不挣钱,送水工挣钱”这样一个说法,如今2C项目不能说式微,但调门似乎没有2B项目声响大似乎就是一个佐证。

谷歌是搜索发家的,但它也做手机。但众所周知的是谷歌手机并不具有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盛名,但这照旧改动不了谷歌的弱小。由于谷歌基本不靠卖手机挣钱,它是充任着根底设备提供商,目前市场上次要的手机零碎有三种:苹果的IOS、谷歌的安卓、微软的WP。其对应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安卓相对排第一,而谷歌也是尽享技术开源所带来的红利。

蚂蚁金服也是如此,据理解,蚂蚁金服对外技术输入包括金融云以及IT技术才能的输入、财富管理方面的技术输入、花呗的开放、保险范畴技术才能的开放、向商户的才能开放,除此之外还有无人值守技术和智能客服技术等效劳方面的输入。它所提供的是金融范畴数字化运营的一整套效劳体系,充任着智能商业时代,金融行业的根底设备,在这在将来也是值得我们等待不已。

由此可见,关于蚂蚁金服来说,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内因主导),重点发力技术输入也就成了理所该当的事,那么这关于其它金融科技公司来说能否具有自创意义呢?

技术输入不是“避风港”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句话被广为传播:“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作为科技金融范畴的从业者们对此更是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自然不会把公司业务规划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在监管不时从严的当下,蚂蚁金服等行业大鳄们都停止业务转移,那么其它平台停止多项规划也就成了理所该当的事。

因而,就目前来看,不只仅是蚂蚁金服,许多互金头部公司也都开端做技术输入这件事。如掌众、品钛、玖富、恼人贷等,那么蚂蚁金服该做技术输入关于其它平台真的具有自创意义吗?从多个要素来看,恐怕并非如此。

1.片面赋能与整套方案:“纯技术导向”优势尽显

总的来看,目前“跟风”做技术输入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实就是积聚了一定的数据根底与大数据风控模型、AI才能,输入的才能根本以大数据风控、精准营销为主。但市场上自身就有少量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方案效劳商,分蛋糕的人多了,每家分得的就小了。

技术输入面“窄”,这也意味很难满足目的用户的实践需求,“客户不是要买电钻,而是要买墙上的那个洞。”这其实是关于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今,很多金融科技平台似乎就在犯这样一个错。

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所停止的技术输入只是手腕,而不是目的。但商业的实质其实是满足客户(用户)的需求,应该真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输入为导向。

传统金融机构需求的只是大数据风控吗?当然不是,它们需求的是借助AI,把整个流程包括获客、用户留存、风控等每一个环节都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依照商业需求停止建模,这需求一整套处理方案而不是复杂地风控输入就可以满足的。而蚂蚁金服们不同,除了数字技术自身的输入以外,还可以在流量、资产、场景等多个方面停止扶持,构成一整套赋能方案,直击传统金融机构的直接诉求。

2.由金融到互联网再到科技:概念飞太快,内功跟不上

早年间,P2P公司大行其道,但随着e租宝事情的迸发,各路玩家纷繁与P2P划清界线,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开端逐渐传达起来。如今,随着监管的不时深化,一夜之间,市面多了许多“金融科技”标签的公司。

概念变得太快,快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不过敢问一些做技术输入的金融科技企业:“本人的技术终究如何,心里没点X数?做技术输入,这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金融行业水很深,这是一切人公认的现实,而金融+互联网自身就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次晋级,要想做好自然要付出不少内功。可如今看来,金融、互联网这些似乎都曾经“OUT”了,科技才是重头戏,可现实上,无论是金融还是互联网亦或许是科技,能做好一项自身就不件容易的事,“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其实不断都适用,尤其是技术创新自身具有创新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征,不难想象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内功”并不深沉。

如此看来,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行为与很多网站设计很像,很多平台只是使用了其它网站的“源代码”,并不具有独立设计创作的才能,偏偏硬要做网站树立开发方面的任务,最初的后果可想而知。

现实也确实如此,关于金融科技公司被人责备技术程度差的新闻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例如行业头部玩家之一的爱钱进就被网贷之家用户责备技术差。

蚂蚁金服重心转移:不做金融转做技术输出,图啥?

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无法大规模使用并取代传统的风控手腕。所以对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如今大局部的业务其实都是对传统金融产品经过再包装的方式停止线上营销。而技术方面的实力,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辨别背靠阿里、京东、百度等“技术范儿”十足的科技巨头,自身有着很长一段工夫的技术积聚。

除此之外,行业还有许多专业的技术效劳公司,与这些技术输入“正轨军”比,这些半路出家的金融科技公司自然也不占据优势。

3.“跟风者”龙蛇混杂:“营销”大于“实践”大行其道

后面我们提到,在技术方面,输入才能上,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并不具有竞争力,那么是什么让它们还是要当机立断的选择技术输入这条路呢?答案是营销。

风口往往会带来集聚效应,尤其是行业大鳄以及头部玩家们纷繁规划,假如不跟风而行似乎显得有些落伍。而且关于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假如有了技术输入业务,对外宣传也可标榜本人的技术实力抢先,所以才会很自信的拿出去卖,至于卖出去与否反而不重要。

如此一来,这也使得一些能够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无辜“背锅”,由于自身在很多目的客户眼中,这些金融科技企业和本人一样都是“老虎”,只不过体型比本人大一些,担忧碰到“南郭先生”,在技术方面更信任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样的“大象”。

4.技术输入缺乏“网络效应”:金融科技企业难以继续

众所周知,特性化与规模效应总是一堆不可谐和的矛盾。不只是制造业会呈现,技术效劳行业在这一方面表现的也是十分分明。

关于金融科技平台来说,在金融业务方面只需做好产品、场景以及风控模型搭建这三件事,边界本钱会逐步递加。但是做技术输入不同,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性化需求,每效劳一个新的用户其实都像是一个从0到1的进程。

以蚂蚁金服为例,据理解,在蚂蚁金服与南京银行的协作中,派出了20多名技术专家在南京银行停止技术开发。当有了新的技术输入和协作项目,还需求不时派驻专家前往,这关于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无论是人工本钱还是继续开发方面都很难承当得起。

5.算法壁垒实难持久:技术收费已然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的中心有三个:算法、计算资源和数据。发力人工智能的科技巨头有很多,但由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分享和传达是十分快的,不少科技巨头都鼎力倡议开源,所以算法并不是壁垒;而计算资源如今完全可以购置的到,比方各种方式的云计算等,这称不上是壁垒。

真正具有壁垒属性的只要数据,而无论是算法还是计算资源收费化曾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意味着以风控技术为输入的商业形式,其开展前景具有分明的下限。

总结:

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去揽瓷器活。现实证明,技术输入不是金融科技企业逃避监管的“避风港”,更不是万事大吉的“平安屋”。

金融科技公司跟风涉足技术输入范畴不是什么明智之选,做纯技术输入公司假如不直接面向客户提供全体处理方案,则十分容易被上下游碾压,到最初得到生活空间。金融科技范畴的头部企业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们也基本没有可比性,它们很早就做技术积聚,在数据、场景、资产等多方面占据优势,不是马马虎虎就能超越。

不属于本人的时机不要奢望,不要试图逃脱监管,寻求捷径。也不必担忧错过风口而患得患失,假如真的下大功夫去做技术输入,到最初能够连主营业务金融也遭到影响。真正感性的做法应该是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不然,或许正如泰戈尔《飞鸟集》诗中所说:“假如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钛媒体作者引见: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存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许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