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互联网如何“+科普”

发布者:李阳
导读互联网的呈现让科普载体、受众、作者等各个方面都发作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普需求曾经从“你能给什么”转变为“我想要什么”当互联网遇上科普,恰似氧化钙碰到了水,化学反响十分剧烈。迷信热点、安康知识、造谣文章……一工夫,你想晓得的科普内容在这里应有尽有。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传达渠道广,这些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传达优势给科普任务者带来了新的应战。为了片面掌握中国网民的科普需求,预判科普趋向,中国科普研讨所历


互联网的呈现让科普载体、受众、作者等各个方面都发作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普需求曾经从“你能给什么”转变为“我想要什么”

当互联网遇上科普,恰似氧化钙碰到了水,化学反响十分剧烈。迷信热点、安康知识、造谣文章……一工夫,你想晓得的科普内容在这里应有尽有。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传达渠道广,这些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传达优势给科普任务者带来了新的应战。

为了片面掌握中国网民的科普需求,预判科普趋向,中国科普研讨所历时三年,对互联网科普数据停止采集、剖析、研讨,发布了《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下称《报告》)。这个《报告》为科普任务者精准定位科普受众、推送科普内容出谋划策。

“信息社会曾经走入数据时代,《报告》经过对互联网数据的发掘,记载着我国科普任务在互联网上的开展历程。”中国科普研讨所所长王康友说。

弄清楚大众需求什么科普内容

“传统的科普方式大局部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受众次要是主动接纳,自动性比拟低。”中国科普研讨所研讨员钟琦不断从事科普信息化相关研讨。她通知经济日报记者,互联网的呈现让科普载体、受众、作者等各个方面都发作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普需求也从“你能给什么”转变为“我想要什么”,“大众究竟需求什么样的科普内容成了最重要的课题”。

钟琦团队经过中国网民的搜索行为来反映其真实的科普需求。他们在确定主题、种子词的根底上,以百度搜索为数据平台,对相关数据停止抓取、剖析,从而得出研讨结论。“所谓种子词就是数据抓取的一个规范,我们和迷信家、技术人员停止重复讨论,挑选出了一批普通群众应该知晓的迷信词汇。”中国科普研讨所助理研讨员王拂晓解释说,“依据近年来的科普热点,我们确定了安康医疗、食品平安、航空航天、信息科技、前沿技术、气候环境、动力应用、应急避险8个科普主题,每个主题都有像白细胞、温室效应、红外线这类的种子词”。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最关注的科普主题排名前三位是:安康医疗、信息科技、应急避险,其中安康医疗的搜索占比达53.78%;最关注的迷信知识排名前三位是:生命与安康、地球与环境、物质与能量,其中生命与安康的搜索占比为65.62%。可见,跟人们身体安康毫不相关的知识是大众最为感兴味的话题,这些数据为科普任务者今后选择科普内容提供了根据。研讨中还得出一个风趣的结论:女性群体的科普搜索志愿比男性群体更高,并且对养生、抑郁症、宫颈癌等生理安康成绩尤为关注。男性群体则表现出对飞行器、碳纤维等“黑科技”的痴迷。

“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时分热点新闻中会涵盖某些科普元素,在这些新闻播出后的两三天内,大众对该知识的科普需求十分激烈。”中国科普研讨所助理研讨员王艳丽举例说,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迷信实验卫星墨子号、人类两次探究到引力波、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阿尔法狗”横扫李世石……诸如此类新闻中包括的迷信原理、前沿科技极大地激起了网民的科普热情。

科普内容与新闻发布相结合是将来科普任务非常重要的开展方向。独立的新闻报道或是单纯的科普文章,传达效果并不理想,但假如在新闻中交叉一些科普知识,再以短视频、小动画等生动生动的方式加以出现,效果就要好一些。这种新的传达形式不只让大众更容易承受比拟流畅难懂的迷信知识,也到达了科普任务“蹭热点”的效果。

要掌握发布科普信息的最佳机遇

理解了大众科普需求当前,什么时分是科普内容发布的最佳工夫,给研讨者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2015年,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讨所就与新华网协作共同建立了科普舆情数据监测零碎——科普中国实时探针,从而完成了对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在线剖析。

研讨标明,每天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以及每周三和周四是网民对科普信息关注度最高的时段,在此时期科普文章的阅读量、转载量和评论回单数都到达了一天或一周的峰值。从每月舆情热度走势来看,用户在任务日通常生活比拟规律,运用互联网比拟便捷,对科普信息的阅读、分享、评论会较为活泼;周末时,用户通常选择休息、文娱或许是看一些“轻新闻”,对科普信息的关注度会有所下降。

“这项效果关于我们在重要活动或是热点新闻发布机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指点意义。”钟琦以科普日为例引见说,目前,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六是全国科普日,许多科普活动会在当天展开。“为了提升科普日的影响力,我们建议在9月的第三个周三和周四开端停止预热宣传,从而调动大众参与当天活动的积极性,加强科普日的传达效果。”

科普舆情监测另一个比拟重要的意义是针对网民的回复、评论,发现新的科普需求,从而停止二次传达、深度解读。“2017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我们对2000条网民言论停止抽样剖析。”关于调查后果,王拂晓引见说,有24.8%的网民等待我国为全球大气净化管理作出奉献,有15.9%的网民表示对碳卫星的功用及意义有兴味,但也有20.6%的网民照旧吐槽雾霾。

经过对这些观念的剖析,正面也好负面也罢,都会失掉新的科普方向。比方,碳卫星如何破解大气净化成绩、雾霾与碳排放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各种使用等,这种依据网友反应细分出不同角度的传达内容,减速了科普任务向精准化、精密化开展。

须明白科普方式要因人而异

我国晚期科普读物的目的对象是中小先生以及广阔农民、市民等群体,当互联网尤其是挪动互联网到来当前,受众构造发作了很大变化。数据显示,在挪动端科普受众中,超越57%的用户来自23至40岁群体,18岁以下青少年占比拟低;20至29岁网民占据了2016年中国网民科普搜索的最大份额,达43.82%。

此外,45.5%的挪动端科普用户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教育背景,新科普的受众曾经出现出年老化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高学历的特点,掩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先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

“关于这类人群我们通常采用深度文章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疏忽中小先生、老人以及学历较低的人群的科普需求。”在钟琦看来,中小先生是一个社会化水平较低的群体,他们有本人的“小圈子”,用QQ交流而不是微信,身下流露着浓厚的二次元气味……“假如我们用他们的思想逻辑消费科普内容,用他们的言语制造科普视频,传达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虽然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已不再生疏,但他们经过看电视获取信息的习气却很难改动。在社区里装置具有科普频道的电视,会让老人们在空闲时掌握一些迷信知识,这未尝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科普手腕。

在一些偏僻地域,由于外地居民文明水平偏低,很难经过线上渠道获取科普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放慢完成科普信息化落地工程,尽量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展板、海报、音频等方式的科普内容。”中国科普研讨所相关担任人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李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