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的疾速开展,不少网友开端“转型”,从消费者“转身”成为出售自制产品的卖家。如今,自制产品颇有市场,但其中的成绩也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 杨雨桐
近年来,随着网购市场不时扩展,一系列“家庭作坊”式产品开端风行网络市场。这些家庭作坊普通声称“纯手工自制”“妈妈牌”“无添加”“纯自然”等,产品包括化装品、土特产、糕点零食等,吸引了不少买家。
不过,随着此类商品的热销,一些成绩也随之呈现。《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停止了调查。
少数自制产品无详细信息
在某电商平台,一家网店的产品打出“自制自然植物护肤”的招牌,其次要运营的产品有口红、唇膏、面霜等。不过,《法制日报》记者发现,比照一些品牌化装品,这家网店售卖的产品少了很多信息。比方,品牌化装品的包装上通常会有产品名、经销商、地址、消费批号、货号、国妆备进字、限期运用日期、成分、净含量等信息,而这家网店出售的自制自然植物护肤唇膏口红则只要消费日期和产品名。
在同一电商平台上,另一家异样运营纯手工自然植物化装品的网店里,记者发现其产品包装也只要产品名、消费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四项信息。
不只是化装品,在网上出售的“纯手工”食品也存在相似状况。
在某电商平台,一家网店次要运营自制的养身粉,其养身粉包装上只要产品名、规格、配料、保质期、食用办法和联络人等信息。关于包装上没有注明消费日期的成绩,卖家对记者说:“所售食品均为发货前刚消费出来的。”
在一家以“私家厨房”为招牌的网店,记者发现,该店次要运营低热量代餐面包,从2010年开店至今曾经拥有很高的信誉,还有2.2万粉丝,产品月销量和好评均过万。该店消费面包的保质期在半个月左右,每个面包的真空包装袋上标注网店店名、公司名、联络电话和店铺微信二维码。每六个面包会有一个通明塑料袋包装,包装袋上贴有配料、规格、食品运营答应证、品牌商/消费商/销售商、地址、电话、贮存条件、消费日期等信息的标签。在店铺首页,也可看到网店运营者的营业执照信息和食品运营答应证照片,网店运营者营业执照信息上写着该公司的运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保健食品、农副产品等。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有局部相似的厨房类网店都展现了其工商营业执照等信息,并且这些店铺名字的扫尾都会有一个红底白字的“企”字。
不过,记者在线下市场调查后发现,与线下超市出售的面包相比,厨房类网店出售的面包虽然信息较全,但普通短少养分成分表、条形码、食品消费答应证编号和产品规范编号等信息。
此外,在网售的自制食品中,并不是一切的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店铺都有营业执照及食品运营答应证等资质信息。比方,在某电商平台上的一家土特产店,其次要销售山楂球、蜂巢蜜、当归片等农副产品,记者并未发现该店在其页面出示工商营业执照和行业执照等信息,但产品销售照旧火爆,好评不时。
有网友通知记者,“家庭作坊”的商品买卖全凭卖方良知和买方信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质量量法》规则,产品必需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答应证号、产品标志、消费日期、中文产品阐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求无限定性或提示阐明等,上述要求短少其中之一的,可视为“三无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家庭作坊”式网店出售的商品,有不少都属于“三无产品”。
一些网店卖家“小心慎重”
20多款产品,每款产品配有三四张简易图片、几行文字引见,引见里还有不少错别字。这是李恩的网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恩是在2015年9月开网店的,至今已有较高的信誉。
在李恩的网店里,有一款产品比拟特别,产品名为“生姜”,售价40元。图文引见里除了一行“问掌柜吧”的小字,再无其他。不过,该产品却有着月销几百笔的订单量和500多条好评,并且中差评为零。
这款名为“生姜”的产品,实践上是李恩自制的姜枣茶。
这款销量不错的自制产品,为何不必真实的产品名和相关引见?
“为了防被讹。”李恩通知记者,到他店里购置这款产品的根本上都是老客户,或许是老客户引见来的,所以也不必写的太明白。
“防被讹”又是何意?
李恩说,他说的是一些专门讹钱的买家,也可以说是“碰瓷”的人。有些买家下单收到产品后,会以产品没有合格证、没有厂家信息等为借口要求卖家依照10倍赔付的规范停止赔偿。
“‘碰瓷’者索要10倍赔偿并不是什么新颖事。”李恩通知记者,“我的很多同行都遇到过这种成绩,有时分一个月遇上好几次,这一个月就白忙活了,其实产质量量没有成绩。”
李恩的网店除了出售“生姜”,还运营自制的养身粉,即改恶人体亚安康的食疗产品。依据李恩引见,“产品是纯手工制造,散装销售,我们店铺是集体户非企业,我们不是公司所以不需求提供消费答应证及相关信息”。
“在产品页关于产品的引见上,我根本都不会多做描绘,假如买家想多理解可以加我微信。开店到如今,我没有刷过一笔单,都是老客户吃出效果后相互引荐的。网店的页面也没有修饰,我的精神次要放在老客户的售后和真正需求调理的新客户,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心思去张罗。”李恩通知记者。
不少自制产品遇“碰瓷”
据李恩引见,关于不少出售自制食品的网店来说,其产品包装上大都短少消费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消费厂家等信息。所以,有不少人以此为理由索赔。“这些买家就跟线下实体店遇到的‘职业打假人’相似”。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网售自制产品的成心索赔者,与线下实体店的“职业打假人”有些许不同。就线下实体店的“职业打假人”而言,其中有些人是以赚钱为目的,应用一些成绩成心少量买入然后要求商家赔偿。而针对网售自制产品的成心索赔,此类“买家”不会少量买入,而是要求卖家10倍赔偿或随意开价要求赔偿。很多网售自制产品的卖家遇到这种状况后,普通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
“有时分赔的钱都快赶上我一个月赚的钱了。”李恩通知记者。
“后来真的是被‘碰瓷’碰怕了,新客户下单后,我会先判别,假如不征询就下单往往有‘碰瓷’嫌疑。关于这种状况,我都不敢发货。”李恩说。
另一家运营土特产和自制产品的网店店主通知记者:“我也遇到过此类买家,他们普通会向我们索要10倍赔偿,但是我们店铺是不会理赔的,只支持退货,而他们普通不要求退货,会要挟给差评等来到达10倍赔款的目的。关于这种状况,我们普通会商议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
“这类买家普通都是为了贪点小廉价,不想退货,还想要点赔偿,都是奔着钱来的。有的承受退货,但退回来的要么是空瓶要么少了一大半,当然,这种状况特别少。有时分我们也会向平台申述,但大少数时分是息事宁人。”一位运营自制粗粮产品的卖家通知记者。
关于这种景象,不断购置某手任务坊商品的买家王朋说:“网上出售的自制产品,很多都没有合格证之类的证明,但产品自身没什么成绩。那些索赔的买家能够是想讹钱,应用网店卖家怕被差评、息事宁人的心思捞点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网店店主为化名)
制图/李晓军